山行歸來喜栽新竹
平生好看竹,每見覺相與。
小大或疎密,一一皆媚嫵。
恨無地可種,所至造竹所。
近方辟門徑,得地尋丈許。
乞鄰栽百個,參差正當戶。
天公有老眼,惠以三日雨。
山行不厭泥,但喜竹無苦。
歸來報平安,翠葉多楚楚。
不妨來子猷,奚必希蔣詡。
何當遶扶疎,歲寒與君侶。
平生好看竹,每見覺相與。
小大或疎密,一一皆媚嫵。
恨無地可種,所至造竹所。
近方辟門徑,得地尋丈許。
乞鄰栽百個,參差正當戶。
天公有老眼,惠以三日雨。
山行不厭泥,但喜竹無苦。
歸來報平安,翠葉多楚楚。
不妨來子猷,奚必希蔣詡。
何當遶扶疎,歲寒與君侶。
我一生就喜愛觀賞竹子,每次見到都覺得與它們心意相通。不管竹子大小或疏密,每一株都姿態美好惹人喜愛。只遺憾沒有地方可以種竹子,所以每到一處就會前往有竹子的地方。最近剛剛開辟了一條門徑,得到了大約一丈見方的土地。向鄰居要來百來根竹子栽種,高低錯落正好對著門戶。老天有眼,降下了三天的雨。我在山間行走不怕泥濘,只高興竹子不會受干旱之苦。回來后發現竹子安然無恙,翠綠的葉子顯得很整齊。不妨像王子猷一樣愛竹,何必非要效仿蔣詡隱居。什么時候能在這枝葉扶疏的竹林中漫步,在寒冬時節與竹子為伴。
相與:相互投合,心意相通。
媚嫵:姿態美好可愛。
尋丈:一丈左右,形容面積不大。
百個:指百根竹子,個是竹子的量詞。
子猷:即王徽之,東晉名士,極愛竹子。
蔣詡:西漢末年人,辭官隱居后在院中開辟三條小路,只與高逸之士往來。
扶疎:枝葉繁茂分披的樣子。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一直喜愛竹子,苦于沒有地方種植,后來有了一小塊地種上竹子,恰逢下雨滋潤,詩人心情愉悅,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從詩中能看出詩人處于一種相對閑適的生活狀態,有精力和心境去開辟土地種竹賞竹。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竹子的喜愛和對閑適生活的追求。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日常種竹之事入詩,自然親切。在文學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生活情趣和高雅的精神追求。
就陽位,升圜丘。佩雙玉,御大裘。膺天命,擁神休。萬靈感,百祿遒。秉黃鉞,建朱旗。震八表,清二儀。帝業顯,王道夷。受景命,啟皇基。開九門,懷百神。通肸蚃,接氤氳。明粢薦,廣樂陳。奠嘉璧,燎芳薪。膺寶圖,執左契。德應天,圣饗帝。薦表衷,荷靈惠。壽萬年,祚百世。
自笑浮生類轉蓬,江南江北寄行蹤。小舟客枕眠方熟,又聽廬山半夜鐘。廬山三百六十寺,上有高僧絕世氛。今日飽看真面目,曉風吹散一江云。
酒薦清宵夢,記一燈寒悄,曾寄江驛。按拍當筵,恍鶯喉低囀,倚歌橫笛。霽雪梅邊寂。漸月影、度香簾隙。漫試拈、彩楮霜毫,誰共曉窗幽碧?枉憶。平生蹤跡。甚殘淚無端,才揾猶濕。煙柳依徊,念輕舟蕩晚,弄波蘭楫。塵掩湘靈瑟。莫更把、前痕重覓。奈亂愁、萬縷千絲,又還暗織。
惟馀虛名在,長江與蒼山。不逢堯舜世,終此若鳥閑。
竹影窺燈暗,泉聲語夜長。小窗無夢到高唐。獨引三杯長嘯、步修廊。月午衣衫冷,蓮開風露香。闌干西角下銀潢。我欲乘槎天上、泛寒光。
倪氏之母貞且良,良人云沒凡幾霜。只今年歲逾六秩,心在力家家已昌。堂前三子能奉養,況復此身已無恙。所居臨水臨尺咫,一溺誰知竟徂喪。星昏婺女天為愁,白璧遽沉非自投。馮夷河伯共惆悵,腸斷煙浪無情流。精衛銜石填海水,子心亦欲效如此。吁天扣地杳不聞,哭聲直致淵宮里。悲風慘慘云茫茫,即之不及空徬徨。百年抱恨恨罔極,招魂謾誦蘭臺章。
薊門人和石城歌,相隔迢迢路幾何。云繞暮江南去遠,沙飛寒吹北來多。冰銜又署新宗伯,鼎族無慚古泰和。老去斯文堪屈指,召還寧俟鬢雙皤。
天高地小水茫茫,取喻只如雞子黃。西日既沉光倒射,天中還是水中光。
問道山僧誰是主,山僧指點空中取。空中無相亦無色,龍過山頭行暮雨。
人之墜矣,泉之匱矣。瞻言跂兮,眾之喟兮。
竹傳唐帖雙鉤法,梅效徐家沒骨圖。誰道茂林春已暮,不知春色在西湖。
八仙名姓當時少。污尊牛飲同傾倒。惟有我公榮。旁人笑獨醒。多年村落走。泥飲無升斗。入了玉門關。人生一醉難。
云暖煙消欲曙天,行人驅馬杏花前。故園桃李春如錦,客路風塵日似年。山水倦人休未得,功名老我少無緣。蓬瀛苒苒東來近,早晚華堂萊綵翩。
著假求仙果,迷真覓佛心。爇香禮拜恐徒尋。不斷無明,空惹業根深。苦口如良藥,忠言似美金。人逢善者作知音。正教依憑,萬禍不能侵。
非馬亦非船,可坐兼可眠。客來呼不應,睡美腹便便。書慵食飽后,還作定中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