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游張園酒中各嘆明年未知誰與此會余最衰病宜去因作詩識之
春過新煙能有幾,愁生飛絮轉難禁。
可憐衰白隨年少,愛看殘紅到夜深。
一輩衣冠方事事,故園松竹已陰陰。
明年此會知誰共,鴈蕩山前寄好音。
春過新煙能有幾,愁生飛絮轉難禁。
可憐衰白隨年少,愛看殘紅到夜深。
一輩衣冠方事事,故園松竹已陰陰。
明年此會知誰共,鴈蕩山前寄好音。
春天已過,新起的煙霧還能留存幾日,愁緒如飛揚的柳絮般愈發難以抑制。可憐我衰老發白之身與年少之人相伴,喜愛觀賞殘花直至深夜。這一輩的達官貴人正忙于事務,而故鄉的松竹早已枝葉繁茂成蔭。明年的這場聚會不知與誰同享,希望能在雁蕩山前收到你們的好消息。
新煙:指春天新起的煙霧。
飛絮:飛揚的柳絮,常象征愁緒。
衰白:衰老發白,指詩人自己。
殘紅:殘花。
一輩衣冠:指這一輩的達官貴人。事事:忙碌于事務。
陰陰:枝葉繁茂成蔭的樣子。
鴈蕩山:即雁蕩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與友人同游張園,飲酒聚會。詩人當時自感衰病,在聚會中感嘆時光易逝、人生無常,想到明年不知能否再與眾人相聚,于是寫下此詩。可能當時社會處于相對平穩但也有一定變遷的時期,詩人由此引發對人生和故鄉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對時光、人生的感慨以及對故鄉的思念。其特點是情感細膩,借景抒情,通過自然景象和生活場景表達內心感受。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真實情感和文學創作能力。
日落風輕任所如,明湖縹緲坐空虛。垂綸百尺元無餌,意在觀魚不取魚。
盤門靜僻暫移家,樓枕寒流寂不嘩。怪得近來天氣好,春光先已到梅花。
任俠重芳辰,相從競逐春。金羈絡赭汗,紫縷應紅塵。寶劍提三尺,雕弓韜六鈞。鳴珂蹀細柳,飛蓋出宜春。遙見浮光發,懸知上頭人。
伏暑蕭齋浹二旬,眵膠雙目汗粘身。案頭筆研都拋卻,暫謝門前索畫人。
一片荒池翳碧霞,西風荷芰替芳華。草深徑甃吟寒蛩,月上宮墻噪乳鴉。吳越霸才曾幾世,臨安妃子已無家。南園日暮空蕭瑟,愁聽當時陌上花。
都憲先生拂袖歸,都門相餞惜光輝。汀花岸草隨時發,野鳥沙鷗信意飛。海上共傳平巨寇,江西猶記破重圍。韓侯不隱留侯隱,青史千秋說見幾。
青草黃茅夢破,東阡西陌年豐。長與老農擊壤,不知身世窮通。昔時吏部侍郎,今日道鄉居士。畢竟這個是誰,一任更安名字。
寒夜冷。終日離愁如斷梗。如斷梗。日久春長,銀瓶落井。落梧驚夢憑誰醒。窗前窗后花枝影。花枝影。玉漏催殘,孤燈半隱。
試將我意問明河,牛女曾無七夕過。河說經星元不動,人間自是語言多。
先生盍言歸,小子愿有請。由來陶淵明,結廬在人境。閒抱無弦琴,靜弄南窗影。勝事幾人知,高風千載永。何當理籃輿,步月下孤頂。
去年看花處,不見有人行。蝴蝶猶飛去,滿園芳草生。
發皚皚而雪山,目湛湛而秋潭。杖拂老伴,叢林飽參。萬全非一有,二破卻成三。門門虛而正受,物物各自禪談。春亭不要閒狼藉,華烏而今罷了銜。
青冥咫尺陟崔嵬,萬壑松濤萬壑雷。廿四盤坡天在上,八千里路客歸來。人穿蟻磨危欄護,雪掛兜羅峭壁開。行到半山回首望,亂峰無數白云堆。
出門吹面已薰風,春在垂楊慘淡中。我輩不須悲聚散,此江元自有西東。日暄波暖魚苗出,雨潤泥融燕頷豐。尚可淹留成一醉,引杯說劍未輸公。
詩屋中閒借隙光,老來猶苦未知方。羨君句法源頭活,此意曾參到紫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