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端叔送牡丹以詩來用韻酬之 其一
覺省他年見一班,老從湖海看春頒。
瞻言百里幾相及,仰止高山竟莫攀。
每事乞公留上策,不才容我著中間。
一時公論方當路,愁為絲麻棄蒯菅。
覺省他年見一班,老從湖海看春頒。
瞻言百里幾相及,仰止高山竟莫攀。
每事乞公留上策,不才容我著中間。
一時公論方當路,愁為絲麻棄蒯菅。
回憶起往年曾見過您的風采,如今老了在湖海之地看春天的賞賜。想著百里之遙幾次想要相見,對您如高山般的品德卻終究難以攀及。每件事都懇請您留下良策,我這無才之人也容我置身其中。當下公眾的議論正盛行,我發愁會像絲麻被棄用蒯菅一樣被冷落。
覺省:回憶、省悟。
他年:往年。
班:風采、模樣。
春頒:春天的賞賜,這里可理解為春天的景象。
瞻言:想著、念著。
仰止高山:出自《詩經·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示對人品德的敬仰。
上策:好的計策、辦法。
不才:自謙之詞,指自己沒有才能。
公論:公眾的議論。
蒯菅:兩種草名,質地較差,這里比喻自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已年老,在湖海之地漂泊。丁端叔送牡丹并以詩相贈,詩人與之有一定交往且對其品德和才能十分敬仰,當時社會可能有一些公眾的輿論和趨勢,詩人因此有了自己可能被冷落的擔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丁端叔的敬仰和求助之意,同時流露出自身的憂慮。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運用意象和手法增強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
不隨桃李競春榮,宦轍惟君守一誠。典瑞職當金闕近,奉常卿比玉壺清。寵光向晚頻煩下,詩思清秋一倍生。擬有頌聲歌圣德,懷鄉寧似庾蘭成。
槐柳陰陰護帝城,春衫載酒愛流鶯。自是愁人聽作淚,不關能唱兩般聲。
天欲吾民起困窮,就教自擇孰如公。歡顏疾痛呻吟后,樂意耕桑隴畝中。盡有深長開幕畫,若無華藻到邊功。只今未覺詩書力,去久猶當說大馮。
宿領司濤職,今參戒殺因。千年歆血食,一日斷腥塵。說法依三昧,流風仰百神。可知仙佛路,清凈即為真。
依舊潯陰月影清,清宵無復舊心情。人間只唱觀娛曲,誰解琵琶飲泣聽。
老成誰幾起,貽墨跡與吾儕。為天下先憂,原才立論,求闕名齋。云臺。謀臣猛將,復金湯、紀事思深哉。縱說功高百戰,空聞志在三臺。全乖。禪讓忽安排。既往測方來。似一夜塵昏,幾重惡霧,幾陣狂霾。天開。風恬日出到殘柯,舊樹托新荄。更展家藏字軸,低徊動了吟懷。
草廬深寄夕陽村,世路榮枯久不聞。二畝石田耕墾罷,又騎黃犢入云深。古貌虬髯鶴發翁,醉吹長笛臥高峰。不知胸次藏何物,鼓舞春風宇宙中。
恒陽徵僣忒,云漢閔時勞。大野黃塵動,中街白日高。窮黎憂惻惻,良牧思忉忉。禮秩祠群望,官聯領眾曹。雩壇登祝史,俎實載牲牢。肸蚃通幽閟,精誠絕慢慆。王春方介祉,神化豈屯膏。靈雨隨車騎,陰風卷旆旄。麥禾朝娓娓,松檜夜騷騷。甘澤經三日,渾流失九皋。涓涓通隴畝,袞袞向波濤。陋巷荒蛙黽,衡門擁艾蒿。雜花紅似錦,細草綠于袍。已識天無妄,寧論地不毛。秋成看栗栗,民食免嗷嗷。帝德回衷眷,輿情解郁陶。巫歌迎賽肉,社鼓送香醪。豈弟皇恩暢,循良盛世遭。書年應紀異,作頌更興褒。亦有垂綸客,臨流為灑毫。
五柳蕭蕭映綠陰,先生不知何許人。古人冷淡今人笑,紛紛爭媚玉樓春。
赤符帝子建神功,此地紛紛百戰中。滹水龍飛冰乍合,昆陽虎散晝還風。東都不獨云臺貴,上將應無血刃紅。二十四陵今寂寞,一籌剛勝釣灘翁。
御前親拜中書令,恩賜東宮設內筵。手署敕黃唯一道,任誰祗受付雙遷?
匹馬江村路,長鞭短袂裘。問民知所病,驅御去如流。霧卷千山曉,霜馀萬木秋。古來奔走吏,流落有奇謀。
何幸同車兩日行,共看海月出東溟。迷離情似千絲網,漂泊心如一葉萍。身落落,思冥冥。無憑無據用深情。明明知是癡人夢,夢不團圓撫不平。
莫勞鄒律喚春回,雪盡北山空自來。還笑獨醒成底事,壯懷須對酒杯開。
回文未動機心忙,幼時學刺雙鴛鴦。漸摹小景作蘆雁,稍引初智成麇獐。幾回停線望長晷,年深勾撥入教坊。宮羅裁就繡御用,伴伍推讓尊前行。一絲欲理三滌手,龍鳳密湊云分光。臂垂枯木掛猿狖,眼注寒水明鹙鸧。瘖瘖蜩蟬殼未脫,櫛櫛蠶腹絲為僵。晴天日杲等馀事,清夜膏繼爭毫芒。鳴機裂下繃忽解,摑摑一弗聲聞廊。千秋萬歲奉圣王,若比倚市真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