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山次范丞韻
東風吹我上西岡,更覺僧房白晝長。
草色已翻新歲碧,梅花祇是去年香。
好山圍繞屏三面,野竹蕭森玉數行。
千里同游逢范叔,綈袍他日未相忘。
東風吹我上西岡,更覺僧房白晝長。
草色已翻新歲碧,梅花祇是去年香。
好山圍繞屏三面,野竹蕭森玉數行。
千里同游逢范叔,綈袍他日未相忘。
東風吹拂著我登上西岡,更覺得僧房里白晝漫長。草色已換上新年的碧綠,梅花還是去年的那種清香。秀麗的山巒環繞如三面屏風,野竹茂密排列像幾行美玉。和好友范君千里同游,日后也不會忘記這份情誼。
次韻:依照別人詩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寫詩。
祇:同“只”。
范叔:指好友范丞,這里以戰國時的范雎(號范叔)借指范丞。
綈袍:戰國時范雎受須賈羞辱,后范雎為秦相,須賈出使秦國,范雎故意扮作窮人去見他,須賈送他一件綈袍。后用“綈袍”表示不忘舊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與范丞一同游覽西山時,依照范丞的詩韻而作。當時詩人置身于優美的自然環境中,與友人相伴,心情愉悅,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西山景色,表達與友人同游之樂和對友情的重視。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情感真摯。在文學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學素養。
簾捲從教燕子歸,倚欄閒看浪花飛。晚風欲定依然起,又鼓狂瀾觸石磯。
君去逢人在帝京,道余辛苦二毛生。夢中不覺為遷客,猶抱封書入鳳城。
握此嶙峋手。是曾經,引兒學步、喂糜兒口。夏扇涼風冬暖臉,此手何溫且厚!今忽似,星寒骨瘦。白發不念生死事,但兒孫、榻畔需相守。手緊握,夜復晝。北風兀兀頻推牖。更如潮、前塵后想,拘人如囿。嫗不能言兒無語,對聽時鐘嘀走。便愿聽、須難聽久。聽到黃昏終訣別,算重來、還得重逢否?放手去,數回首。
浙江之東縣新昌,乃在千巖萬壑之中央。側身重足恐無路,五步一澗十步岡。君家茅堂此卜筑,白石叢抱青璟績。西接林薄南通塘,低者出地高出墻。江南此物賤如草,買種不費鍤與筐。野生石迸小如指,一夜風吹還尺強。煙鋤雨櫛歲屢改,舊葉換盡新梢長。青苔白石凈如掃,吳氓越羅生雪霜。脫巾箕踞坐其下,野叟林夫相與狂。吹洞簫,飛羽觴,鳴玉琴,舞《霓裳》,陰風颯颯左右至,耳熱不受秋山涼。醉中恍惚無定所,顛倒萬籟隨宮商。忽如壯士入沙場,鐵騎夜蹙陰山疆。不聞鼓角動,但見矛戟森開張。忽如仙人來帝傍,翠環金節聲鏘鏘。不聞鸞鶴叫,但見云中雙鳳凰,蛟龍起舞鬼陸梁。復如扁舟渡瀟湘,九疑山前鷓鵠泣,二女聞之雙斷腸。是時騷人醉半醒,孤棹萬里回滄浪。十年宦游隔江海,此興落落何由償。深知良工心獨苦,愛畫不減青琳瑯。往時王孟端,近者夏太常。二公之畫世所藏,此物胡為在君堂?君心自有百煉剛,見此意氣俱飛揚。烏臺退食宴佳客,看竹不礙肩輿郎。我當攜琴載雙鶴,坐子林間青石床。
霸氣消磨不復存,舊朝臺殿祇空村。孤城倚薄青天近,細雨侵凌白日昏。稍覺野云成晚霽,卻疑山月是朝暾。此時江海無窮興,醒客忘言醉客喧。
齊云山與壁云齊,四顧青山座座低。隔繼往來南北雁,只容日月過東西。
朝朝門不閉,長似在山時。賓客抽書讀,兒童斫竹騎。久貧還易老,多病懶能醫。道友應相怪,休官日已遲。
松風洗煙無不爾,蘚花紛紛委云紫。欲呼石上古先生,為問何年冷香此。
晨起餐朝霞,一汲漱凝輝。飽飯臨淥水,挾竿坐苔磯。初陽映叢蓧,葉涴清露唏。蘚石盡新沐,晴煙綠四圍。潭空凈塵壒,但覺魚微微。窅然百慮寂,魚我兩忘機。
日出柳樹東,日沒柳樹西。朝朝暮暮出復沒,柳葉黃落半為泥。郁華仙人駕六螭,急若弩矢誰能齊。夸父逐之道暍死,跬步萬里生蒺藜。千載同一朝,白發如霜荑。奈何性命不自理,只思騎馬聽朝雞。
璧水衣冠被寵榮,沛中分教育群英。客氈不廢三余學,家閥猶存五節名。汗竹光寒秋月白,碧蕓香暖午風清。檄書催入天官選,金殿當頭覲圣明。
母昔杖兒身健,母今杖兒力微。孝子之心愛日,喜懼之年可知。
香滿吳山總是春,樓中春意浩無垠。暖風入座鳥聲細,晴雨捲簾花氣新。萬物均含形色性,一腔同寓發生仁。何當袖拂煙霞去,卜筑相依養道真。
亭亭空外云,藹藹云中山。云山蒼茫自今古,江湖游人時往還。黃金臺前楊柳枯,奚奴青絲提玉壺。挽君征驂酌君酒,握手目送飛鴻孤。花光三昧傳者少,山翁老去誰同調。一命常懷拯溺心,十全每奏回生效。長安車馬日逢迎,五侯七貴皆知名。拂衣東去不返顧,何異黃鵠摩空征。舞雩壇前春信早,園亭盡說君家好。肩輿何日徑敲門,坐詠云山藉芳草。
城東盜發桓王墓,遺物書年見赤烏。群丑揚兵俱叛漢,弟兄汗馬慭開吳。早思密隧藏弓劍,寧謂陰房出兔狐。英氣如生風滿樹,焄蒿悽愴不能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