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酬宋伯潛三首 其二
百拙無堪不自強,身謀猶得學黃香。
青衫良助君衣彩,圓鑿何嫌我枘方。
舊雨故人相得甚,浮云蒼狗可憐忙。
從君更許聞詩律,喚醒風騷起夜郎。
百拙無堪不自強,身謀猶得學黃香。
青衫良助君衣彩,圓鑿何嫌我枘方。
舊雨故人相得甚,浮云蒼狗可憐忙。
從君更許聞詩律,喚醒風騷起夜郎。
我笨拙無能卻也努力自強,為自身打算還得學習黃香的孝行。你身著青衫就像彩衣娛親般美好,我就像方榫頭與圓榫眼難以契合也無需在意。舊日的好友相處十分融洽,世事如浮云蒼狗般變幻讓人感嘆忙碌。若能跟隨你學習詩律,定能喚醒詩興,讓我這如夜郎般的人也有創作靈感。
百拙:形容極其笨拙。自強:自己努力向上。
身謀:為自身打算。黃香:東漢時期的孝子,以孝行聞名。
青衫:古時學子所穿之服,這里可能指代宋伯潛。衣彩:指老萊子彩衣娛親的典故。
圓鑿方枘:圓形的榫眼和方形的榫頭,比喻兩者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舊雨:指老朋友。
浮云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詩律:詩歌的格律。
風騷:原指《詩經》中的《國風》和《楚辭》中的《離騷》,后泛指詩歌。夜郎:漢代西南地區的一個小國,這里可能是詩人自謙之詞。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是詩人與宋伯潛交往過程中,宋伯潛可能有詩作相贈,詩人以此詩次韻酬答。當時詩人或許處于一種對自身有所反思,又渴望在詩藝上有所進步的心境,與友人的交流也讓他有了新的感悟。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與友人的情誼和對詩藝學習的向往。其特點是用典豐富,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詩歌酬唱交流。
愿同丑萬輩,終老孟子門。客向愁中都老盡,祇留平楚伴銷凝。流落荒郊道轉孤。老去青林又一霜。秦南燕北見君難。指似鳳城煙月路。空掩玉樓先睡去。腸斷江南一百五。先到王城第一橋。長干白下相逢少。客子搖船繞畫圖。
霜輕流日,風送夕云。雕檐結彩,綺井生文。四璉合旨,八簋舒芬。
榮觀新移閬苑栽,芳叢衒晝錦花開。誰知妙手參元化,頃刻青紅照玉杯。
繡旗飐地彤云飄,健兒兩翼捲春潮。小麾傳鼓催呈技,猿臂齊將白羽調。沙場颯颯起風雨,怪石棱棱皆飲羽。一聲霹靂震江門,江濤斂怒翻身去。使君技癢禁不得,五石雕弧一手擘。垂楊葉盡雕翎風,不眩車輪眼中虱。按方躊躇新月卻,箙底忽歸還躍躍。抽向山陰猿母驚,累累九日天邊落。
飯顆山頭骨,陵陽石畔心。隱能逃小賈,窮不廢長吟。婦泣黔婁被,兄悲子敬琴。龍丘墓堪傍,千古是知音。
幽泉自泣石厓銷,度壑寒云去未遙。松畔茯苓無處涘,倒騎黃犢自吹簫。
吳興王孫畫最工,揮毫寫出雙喬松。爽颯寒聲雜風雨,蜿蜒曲勢蟠蛟龍。千年老干猶屈鐵,閱歷光陰飽霜雪。嚴冬十月百卉空,始信人間有奇節。
溪光延夕暝,山色接天青。獨立待霜月,山童已觸屏。
九年尸素我何功,眼似添花耳似聾。暫解樊籠如脫兔,便將風翮逐溟鴻。秋深籬菊猶含笑,老至吾詩未送窮。分付靜觀亭下景,莫隨霜散誤天公。
有雉朝雊兮呼其雌。角角粥粥兮光陸離。我欲呼兮應者誰。陽春被天兮蹇獨憯悽。西烏欲沒兮余將安歸。
雄藩庾嶺外,邈在南海堧。山川曠阻隔,氣候何其偏。九齡與安道,自昔有名賢。如何巖谷幽,獷俗比難鐫。仁化可革頑,文教可柔堅。君子奉皇命,敬哉贊旬宣。
名利滔滔逝不還,是誰于此更開顏。人間盡遂浮生樂,夢覺元來第一關。
水云渺渺日沉沉,誰識漁翁出世音。一調江湖渾是古,幾般感慨盡如今。浪添磯石雜鳴玉,月浸竹竿敲碎金。最愛煙霞得趣處,無端風雨足歸心。
銀燭吐珠光,邀賓醉草堂。緱山星乍弄,湘浦色初張。卮進長生酒,詩賡大雅章。同心厭此夜,漫說少年場。
琴彈何必就,太古有余音。歷盡冰霜色,悠然天地心。一星堪審象,九夏望為霖。倘及衡門叟,秋江煙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