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白石巖
地向東南傾,石際滄海立。
蛟鼉限波濤,雞犬得城邑。
居然通國望,跋莫他山及。
道人獨有之,置屋三四級。
幾看星月爛,卻聽風雨急。
于今二百年,我共冥鴻集。
晤語夕陽低,對酒秋旻濕。
明朝江上舟,避雨漁翁笠。
邂逅一俛仰,此道可於邑。
地向東南傾,石際滄海立。
蛟鼉限波濤,雞犬得城邑。
居然通國望,跋莫他山及。
道人獨有之,置屋三四級。
幾看星月爛,卻聽風雨急。
于今二百年,我共冥鴻集。
晤語夕陽低,對酒秋旻濕。
明朝江上舟,避雨漁翁笠。
邂逅一俛仰,此道可於邑。
地勢向東南傾斜,巨石屹立于滄海之畔。蛟龍等水中生物被波濤限制,雞犬生活在城邑之中。這里果然能讓全國人矚目,其他山峰難以企及。道人獨自擁有此地,建了三四級房屋。多次看過星月燦爛,又聽過風雨急驟。至今已過二百年,我與高飛的鴻雁一同匯聚于此。在夕陽西下時交談,對著美酒感受秋日天空的濕潤。明天將乘江上之舟,像漁翁那樣戴著斗笠避雨。偶然的相遇與俯仰之間,這其中的道理令人感慨。
蛟鼉:蛟龍和鼉龍,泛指水中兇猛的動物。
國望:全國人矚目。
跋莫:即“莫跋”,沒有誰能超過。
冥鴻:高飛的鴻雁,比喻避世隱居的人。
秋旻:秋日的天空。
於邑:同“嗚咽”,這里指感慨。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詩人在游歷過程中來到白石巖,被其景色和歷史底蘊所觸動,當時社會或許相對穩定,詩人在游覽中尋求內心寧靜,借景抒情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游白石巖表達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其突出特點是景色描寫雄渾,情感抒發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創作風格。
遠水流春色,回風送落暉。
人趨雙節近,馬遞百花歸。
山驛嘗官酒,關城度客衣。
從來赤管筆,提向幕中稀。
玉管簫聲合,金杯酒色殷。
聽歌吳季劄,縱飲漢中山。
稱壽爭離席,留歡輒上關。
莫言辭客醉,猶得曳裾還。
謝監憶山程,辭家萬里行。
寒衣傍楚色,孤枕宿潮聲。
小寇不足問,新詩應漸清。
府公相待日,引旆出江城。
一騎西南遠,翩翩入劍門。
客衣筒布潤,山舍荔枝繁。
古廟祠金馬,春江帶白黿。
自應成旅逸,愛客有王孫。
銀角桃枝杖,東門贈別初。
幽州尋馬客,灞岸送驢車。
野飯秋山靜,行衣落照余。
燕南群從少,此去意何如。
南陵八月天,暮色遠峰前。
楚竹青陽路,吳江赤馬船。
籝金諸客貴,佩玉主人賢。
終日應相逐,歸期定幾年。
縣舍江云里,心閑境又偏。
家貧陶令酒,月俸沈郎錢。
黃蘗香山路,青楓暮雨天。
時聞引車騎,竹外到銅泉。
共列中臺貴,能齊物外心。
回車青閣晚,解帶碧茸深。
寒水分畦入,晴花度竹尋。
題詩更相憶,一字重千金。
東門留客處,沽酒用錢刀。
秋水床下急,斜暉林外高。
金羈絡騕褭,玉匣閉豪曹。
去日隨戎幕,東風見伯勞。
千人插羽迎,知是范宣城。
暮雪楚山冷,春江漢水清。
紅鮮供客飯,翠竹引舟行。
一別何時見,相思芳草生。
世故他年別,心期此夜同。
千峰孤燭外,片雨一更中。
酒客逢山簡,詩人得謝公。
自憐驅匹馬,拂曙向關東。
白羽逐青絲,翩翩南下時。
巴人迎道路,蠻帥引旌旗。
暮雨山開少,秋江葉落遲。
功成益地日,應見竹郎祠。
新領州從事,曾為朝大夫。
江城竹使待,山路橘官扶。
片雨三江道,殘秋五葉湖。
能令詩思好,楚色與寒蕪。
春草東江外,翩翩北路歸。
官齊魏公子,身逐謝玄暉。
山色隨行騎,鶯聲傍客衣。
主人池上酌,攜手暮花飛。
萬里向南湘,孤舟入桂陽。
諸侯迎上客,小吏拜官郎。
春服橦花細,初筵木槿芳。
看承雨露速,不待荔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