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岙趙園
脈脈循簷水,林林夾岸山。
令兒從竹下,領客入云間。
稠木容人過,懸崖著手攀。
從今名字出,不到徑苔班。
脈脈循簷水,林林夾岸山。
令兒從竹下,領客入云間。
稠木容人過,懸崖著手攀。
從今名字出,不到徑苔班。
屋檐下的水靜靜流淌,兩岸山巒連綿不絕。讓書童在竹叢下引路,帶著客人走進云霧繚繞之處。茂密樹林勉強能讓人通過,陡峭懸崖需伸手攀爬。從此這地方聲名遠揚,不再是那小徑上長滿青苔無人問津的模樣。
脈脈:形容水流連綿不斷的樣子。
林林:眾多的樣子。
令兒:指書童。
著手:著手,伸手。
徑苔班:小徑上長滿青苔,形容人跡罕至。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游玩金岙趙園時,被園內清幽險峻的景色所打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趙園美景。其突出特點是寫景生動,能讓讀者身臨其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敏銳的觀察力和獨特的審美。
蕭蕭風雨送行舟,小泊垂楊古渡頭。不忍緩行江上路,落梅片片是詩愁。
五十又三時,生兒是次兒。承先曾四子,為后且雙支。道長欣逢泰,文明望作離。阿娘珠在腹,每覺媚生姿。
我慕鄭子真,躬耕老巖谷。不慕蘇季子,腰金詫宗族。失腳落塵網,回頭念幽獨。向來鴛鷺行,進退慚碌碌。把麾鄱君國,飲水清灣曲。緬懷九賢人,痛閔千里俗。奉揚乏仁風,黎庶因炎燠。疇能政有成,敢望諾無宿。厚顏叨祿廩,汗背擁旌纛。命下忽夔門,諸公孰推轂。水陸三千里,湖重嶺仍復。至喜謁文忠,秭歸懷李矗。鄱人憐老守,去類楚臣逐。出門橋已斷,擁道頞爭蹙。初無龔黃政,濫繼秦侯躅。仇香舊同僚,別寄兩竿牘。賦詩仍畫圖,開卷宛在目。清音滿干越,馀韻到巴蜀。我有二頃田,荒蕪雁山腹。愿畫歸去來,芒鞋事耕育。
虎符龍節照洪波,中老曾經此地過。兩志共知文獻在,百年將謂武昌何。眼明每引黃樓望,聽遠如聞赤壁歌。況有玉泉家學在,黑頭功業未蹉跎。
冬老霜柯葉未凋,飛云云影北風飆。三上羅浮如夢寐,幸留玉女尚妖嬈。
夜月閩杯淺,春風楚制輕。故鄉空費夢,來此聽溪聲。
窗塵歲時阻,閨蕪日夜深。流黃夕不織,寧聞梭杼音。涼靄漂虛座,清香蕩空琴。蜻引知寂寥,蛾飛測幽陰。乃抱生死悼,豈伊離別心。
天臺萬八千丈山,桃花久不留人間。上當牛斗開天關,仙人幾度招我窮幽攀。瓊臺玉闕迥寂寞,石橋且滑空潺湲。曾識高人姓朱者,讀書縛屋蓮峰下。一從畫得龍馬神龜文,走獻天子登天閽。天子莫可官,歸來老田野。最喜兩兒郎,綠發更蕭灑。大者賦遠游,不肯卑微休。仲也誰與儔,愛我畫滄洲。聊將水墨趣,寫此空巖秋。雁蕩云連赤城暮,瀟湘雨里蒼梧愁。我愛仲也琴,傾耳大賞音。南風散五弦,為我開煩襟。棲烏夜啼秋月墮,黃鸝曉囀春花深。君不見畫中絕是琴中趣,萬壑秋風滿松樹。應有梅花可結巢,隨意青山看云去。
汨沒風塵久,鸞書始見褒。豈因循績異,庶錄義方勞。就日堯階遠,瞻天漢闕高。涓埃時欲報,心逐五陵豪。
偶尋荒寺擁孤衾,難得良朋話夜深。鑿牖引山歸冷榻,開簾延月出疏林。寒花漸改高秋色,流水長懷太古音。惆悵舊游成寂寞,影堂空掛薜蘿陰。
玉戟棱棱應節分,枝枝柔玉紉香云。凝妝擬待三更月,露染生綃六幅裙。
夜來新水到柴扉,鳴雨空階滴漸微。詞客清尊開別墅,佳人紈扇畫雙飛。沙邊宿鳥聞歌起,江上征帆入暮歸。車馬長安塵似海,不如乘醉臥漁磯。
匡廬秋色落千嚴,湖蕩青青草半芟。晚翠和煙群島接,空潭浮月薄云銜。如何圓魄看三度,猶自江村滯片帆。欲寄尺書隨雁足,鄉心撩亂倩誰緘。
不是通侯貴,還應貢禹彈。只應好形制,自己愧彫殘。簪玳尚誰繼,風云那可看。自曾許持送,談笑未嘗乾。
人自傷心春自回,倚闌愁睹燕歸來。玉簫吹斷秦樓曲,嬴得紅顏鏡里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