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范文正公神道碑有感佚事
武侯不可致,玄德造其廬。
公在衰绖中,乃上時政書。
維時君臣定,事與草昧殊。
出處千載同,豈必名跡如。
行伍拔大將,寒饑得名儒。
推轂天下士,百年用其余。
生平慕河汾,未許王魏俱。
慇懃八司馬,意獨何區區。
自古朋黨論,消復莽無期。
誰令群疑亡,韓富及有為。
惜哉公不見,功名止西陲。
武侯不可致,玄德造其廬。
公在衰绖中,乃上時政書。
維時君臣定,事與草昧殊。
出處千載同,豈必名跡如。
行伍拔大將,寒饑得名儒。
推轂天下士,百年用其余。
生平慕河汾,未許王魏俱。
慇懃八司馬,意獨何區區。
自古朋黨論,消復莽無期。
誰令群疑亡,韓富及有為。
惜哉公不見,功名止西陲。
諸葛亮不能被招致,劉備便親自前往他的草廬。范仲淹在服喪期間,就呈上了時政書。當時君臣名分已定,情況和創業時不同。他們出仕的原則千年相同,何必事跡名聲都一樣。從行伍中提拔大將,從貧寒饑餓中發現名儒。舉薦天下賢士,百年后仍受用他舉薦人才的余澤。我生平仰慕王通,認為范仲淹不能和王珪、魏徵相提并論。殷勤對待八司馬,心意為何如此狹隘。自古就有朋黨之論,消除又興起沒有盡頭。是誰讓眾人的疑慮消除,是韓琦、富弼以及有所作為的人。可惜范仲淹沒能看到,他的功名只限于西部邊陲。
武侯:指諸葛亮,封武鄉侯。
玄德:劉備字玄德。
衰绖(cuī dié):指喪服。
草昧:指國家草創、秩序未定時。
推轂:舉薦。
河汾:指隋末大儒王通,隱居河汾之間。
王魏:指王珪、魏徵,唐太宗時名臣。
八司馬:指唐順宗時革新派的八位官員。
朋黨論:歐陽修有《朋黨論》。
韓富:指韓琦、富弼,與范仲淹同時期的大臣。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其一生經歷了復雜的政治斗爭。詩人可能是在閱讀范仲淹神道碑后,有感于范仲淹的生平事跡、政治作為以及當時的政治環境而創作此詩,借古抒懷,表達對歷史和政治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是通過回顧范仲淹事跡及相關歷史人物,展現其政治作為與歷史地位。特點是善用典故,借古論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從側面反映了后人對范仲淹的認識和思考。
麟趾褭蹄,我寶斯刻。
碝磩采致,載備斯冊。
眉壽萬年,詒謀燕翼。
于赫湯孫,克綿永福。
宣哲維公,就位肅莊。
冊寶具舉,丕顯其光。
出于宸闈,鼓鐘喤喤。
母儀天下,萬壽無疆。
懿彼靈龜,在宮之池。
芳蓮是托,千歲奇姿。
祼將清廟,播于聲詩。
神降之吉,永保壽祺。
碩人其頎,公侯之妻。
翟茀以朝,象服是宜。
如星之共,溯月之輝。
母儀既瞻,群心則夷。
鮫人織出綃五色,馮夷不敢閟深澤。
闖得燭龍歸崦嵫,橫舒幾占半天碧。
光絢列岑浮紫翠,琉璃倒蘸成琥珀。
何當乘風掣下來,并州快剪隨意劃。
制就詩囊百萬個,分與江湖放吟客。
至哉坤儀,萬匯資生。
稱物平施,流謙變盈。
禮修泰折,祭極精誠。
皇皇靈睠,永奠寰瀛。
華榱璧珰,有馨椒殿。
備物來陳,多儀式煥。
曰冊曰寶,是刻是瑑。
并舉以行,皇矣懿典。
帝還于次,佩玉其徐。
帝色不渝,罔解如初。
凡百府司,各祗乃位。
敢不肅恭,以訖爾事。
湛湛零露,晞于載陽。
我有旨酒,群臣樂康。
既飲以德,亦圖爾良。
永言修輔,用協天常。
天子當陽,群工就列。
冊寶既陳,鐘鼓備設。
上公奉事,容莊心協。
克相盛禮,光昭玉牒。
極目湖光里,招提萬頃田。
庭荒無馬跡,木落見炊煙。
今日山林畔,他年香火緣。
煩師瀹春茗,為說小乘禪。
青壇帝籍,在國之東。
薦籩執耜,率禮和容。
鳴鸞回蹕,瑞氣凝空。
萬方瞻仰,百順來同。
皇皇在宥,品物由庚。
文教純被,武功告成。
流頌樂府,擁休宗祊。
帝奉祼瓚,欽哉孝誠。
路寢辟門,黼坐恭己。
群公在庭,所重維禮。
正心齊家,以燕翼子。
于萬斯年,王心載喜。
思齊太任,嬪于周京。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
不可儀測,矧可強名。
鏤玉繩金,昭哉號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