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次韻三首 其一
昔人逢秋每悲思,往往推本騷人言。
安知四時皆足樂,但愿一切長無冤。
山林朝市等昔夢,榮悴開落俱陳根。
不如沉醉了萬事,春蘭秋菊誰能論。
昔人逢秋每悲思,往往推本騷人言。
安知四時皆足樂,但愿一切長無冤。
山林朝市等昔夢,榮悴開落俱陳根。
不如沉醉了萬事,春蘭秋菊誰能論。
從前的人每到秋天常常悲愁思索,往往追根溯源到詩人的話語。哪里知道四季都足夠讓人快樂,只希望一切永遠沒有冤屈。山林與朝堂都如往昔的夢,繁榮與憔悴、花開與花落都是陳舊的根由。不如沉醉來了結萬事,春蘭和秋菊誰又能評判呢。
昔人:從前的人。
悲思:悲愁思索。
推本:推究根源。
騷人:詩人。
朝市:朝廷和市集,泛指名利之場。
榮悴:榮枯,指草木的繁榮與枯萎,比喻人的得志與失意。
陳根:陳舊的根。
春蘭秋菊:春天的蘭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情感可推測,詩人可能經歷了一些世事的起伏,對名利場的紛爭感到厭倦,從而向往一種超脫的生活,在這樣的心境下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一種超脫曠達的人生態度。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卻蘊含哲理,打破了傳統悲秋的觀念。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特別著名,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人生觀。
婪尾尋春意已廉,秦鬟擾擾訝開奩。
孤芳晚出如居殿,縹色終朝欲上襜。
癡絕少年仍末座,舊時消息隔重簾。
佛頭青付江南話,清供盤盂咫尺兼。
鞭笞鸞鳳地行仙,
變化鹍鵬背負天。
他日寓言真十九,
只今功行已三千。
平湖拍岸海潮通,亭在平湖杳靄中。
莊艷含春云島晚,波光照夜玉壺空。
動搖人影兩橋月,洗滌塵襟四面風。
野老半酣亭下笑,漁樵今日與民同。
古木寒蟬滿四鄰。蕭條環堵絕風塵。何年家住此江濱。
漢水楚云千萬里,不堪秋草更愁人。臨岐南望一沾巾。
平蠻何必用干戈,
只讓吳君一死多。
如此玉人如此德,
長垂血食奠諸羅。
勛名當代有誰倫,宦跡閩南亦秉鈞。家世簪纓看鵲起,堪誇岳降復生申。
飽學詩書羨五車,當年月殿挺才華。洛陽自古稱多士,誰占文章第一家。
壽祿兼名德厚哉,明春博士遙徵來。恩波海甸皆康阜,愿上南山酒一杯。
孝經疊錫課孩提,口誦心維化自齊。又值滿庭桃李樹,幾時開向鳳城西。
海門孤月上。是人間、平分秋色,桂香新釀。一曲草堂東嶺對,延盡碧天清爽。窗影照、吟蟲幽響。鷺足倒拳衾似水,笑清狂、到此無能強。鐙燄薄,搖孤幌。
一丸冰玉含惆悵。付伊誰、劃破青天,御風孤往。擒取妖蟆三足怪,鋪滿銀魂千丈。問竊藥、當年欺罔。玉宇能禁寒徹骨,但有情、不怕銀河廣。寶劍在,英雄掌。
剩有華燈續此宵,只嫌明月費呼招。追游我自慚時彥,宴喜人都荷圣朝。小海調高檀板急,博山爐煖篆煙飄。孝先才思多豪逸,取次詩成不待敲。
華燈高照屬清宵,我亦疏狂忝勝招。賦鳳勉同金馬客,駕鰲還仿紫宸朝。芳尊荷主深深勸,晴雪催詩故故飄。盡興不知更漏促,到門立馬待人敲。
不到烏江畔,
知君未肯休。
世無識面仙者,
或言飛過洞庭。
望斗氣半空紫,
沖秋霄一點青。
幾年等得到花開,投老看花能幾回。
四樹婆娑庭下桂,月明深夜更徘徊。
祁山高峨峨,群蠻如聚族。
萬疊杳靄間,高低騁游目。
九疑相與青,碧云迷其麓。
秀色撐晴空,翠黛皴滿幅。
想見丹崖翁,此中卜幽筑。
何時掛冠去,與子同空谷。
遂初雅喜賦天臺,墻月東邊謾古懷。
雖乏平泉供宴樂,幸尋荒徑愜歸來。
蹣跚愧我無金汞,蹀躞看君上玉階。
傍舍數弓畦藥本,聊支晚歲亦優哉。
烽煙已靜聞鐘鼓,開編尚堪零涕。大地平沈,長星晝出,虎口逃生何地。微臣自異。列八甕庭前,舉家同死。碧血誰收,千年魂魄化精衛。
凄涼石城遺曲,更堪棖觸我,無限傷喟。傳燮孤兒,陽源后裔,一樣悲涼身世。年光逝水。問漢上銅仙,幾回清淚。聽徹荒雞,攬衾中夜起。
往事真如夢,心傷大小東。
青煙埋戰馬,冷土蝕遺弓。
復壁猶藏趙,冰天莫薦洪。
年年明月里,烏子咽吳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