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懷和答何柘湖二首 其二
宦達愁聞說上京,茅齋贏得夢魂清。山人習靜教調氣,衲子談空苦廢情。狂死劉伶常荷鍤,閑來戴老去聽鶯。兼旬陰雨無聊甚,莫怪經春不出城。
宦達愁聞說上京,茅齋贏得夢魂清。山人習靜教調氣,衲子談空苦廢情。狂死劉伶常荷鍤,閑來戴老去聽鶯。兼旬陰雨無聊甚,莫怪經春不出城。
一派風霜,文章氣、傲然孤立。方幾上、微吟詩緩,讀書聲急。
諸葛綸巾能對壘,淮陰赤幟都空壁。舊編中、兵法十三章,誰能識。
花下雨,沾衣濕。秋露后,垂成滴。向樓臺望遠,暮煙空碧。
壯日有聲成虎嘯,窮時無淚隨猿泣。愿生平、一仿魯連高,諸侯客。
張儉亡命誰投止,魯國孔褒堪依恃。
事覺儉捕褒亦收,一門老幼力爭死。
死者千年骨已滅,私印猶存肝膽血。
友朋一諾重千金,何煩印信合符節。
石碑出土成臼科,獨留名字終不磨。
一碑一印在人世,闇中當有神物呵。
去年曾見竇武印,漢人氣節如山峻。
文舉之碑不可尋,德讓有碣字難認。
我攜此印歸曲阜,陳于碑下拜稽首。
家業授受《春秋經》,誰為《公羊》發墨守。
黃花隨折復隨開,
選事庭中日數回。
吹面好風斜日下,
廚煙拂草過墻來。
秋云巖葉兩悠悠,
半逐風馳半水流。
憑問禪家有何意,
不知方外若為酬。
密葉繁葩綠玉叢,朝霞掩映雪玲瓏。
唐昌觀里依稀似,后土祠邊想象同。
滿砌花飛驚積霰,隔鄰香透趁微風。
三年海外埋芳信,此日開筵興不窮。
病軀未去心先去,筋力無加卻有加。
七尺烏藤伴形影,一條白練入煙霞。
靈湫鎮日傾盆雨,頑石當陽散寶花。
莫道銀河隔塵世,迷津何處不通槎。
山色溪聲無遠近,林光潭影互交加。
密云觸石成疏雨,孤鷺迎風散落霞。
坐久三衣疑浣雪,憑高雙眼易生花。
青猿也羨臨淵樂,隔水呼兒上斷槎。
藹藹春景馀,峨峨夏云初。
躞蹀退朝騎,飄飖隨風裾。
晨從四丞相,入拜白玉除。
暮與一道士,出尋青溪居。
吏隱本齊致,朝野孰云殊。
道在有中適,機忘無外虞。
但愧煙霄上,鸞鳳為吾徒。
又慚云林間,鷗鶴不我疏。
坐傾數杯酒,臥枕一卷書。
興酣頭兀兀,睡覺心于于。
以此送日月,問師為何如。
簿書期會不相關,老眼如何不得閑。景物無端故勾引,淮山盡處又廬山。
踏遍三邊過劍關,故山風月幾年閑。如今著我中間住,風月無緣獨占山。
生怕老來先告老,卻于閑處不禁閑。不將黃卷遮雙眼,便捲朱簾看遠山。
虎豹從渠守九關,不求進步只求閑。歸裝幸有新詩在,一字千金盡買山。
司寇風流,歸來筑、柳塘花屋。簾半捲、西山煙靄,北堂絲竹。洛下耆英年齒會,翠眉低唱顏如玉。論人間、底事最關情,芳樽綠。
敦交誼,羞流俗。憐旅客,忘榮辱。醉良宵燈火,舉觴相屬。已下青衫司馬淚,寧堪重顧周郎曲。愿同君、攜手混漁樵,何仆仆。
蓬萊高閣出風塵,萬里猶存報國身。
貧去祇應憐燕雀,功成寧復問麒麟。
將軍老計堪全勝,保相深恩是近臣。
法網重傷文吏議,可堪烽火照三秦。
冰雪消融萬木晞,商量正好典寒衣。
天心不放花開早,土脈初添雨后肥。
山客分蘭蓑半掩,船娘乘渡槳雙飛。
莫愁一夜驚殘夢,已隔重簾況細霏。
綠竹漫山元積玉,
青苔滿地又流錢。
個般也怕難消受,
日炷爐薰答上天。
江邊醉長官,昔慕陶彭澤。
未賦歸去來,于今有慚色。
落帆去陟飛來寺,
半日聽泉亦夙因。
不為歸舟寧有此,
溪山何負退休人。
聞說身依蓮社,
坐蒙敕賜薌林。
五老與公為六,
何須詩酒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