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菜二首 其二
堆盤縷縷又秋風,客俎虀鹽一洗空。
羹鲙疑居柁樓底,杯螯如墮酒船中。
莼羹本是詩人事,樽俎那容俗子同。
不日挽君來快問,請分一筯供涪翁。
堆盤縷縷又秋風,客俎虀鹽一洗空。
羹鲙疑居柁樓底,杯螯如墮酒船中。
莼羹本是詩人事,樽俎那容俗子同。
不日挽君來快問,請分一筯供涪翁。
盤中堆著縷縷莼菜,又到了秋風起的時節,客人餐桌上的腌菜之類都被比下去了。喝著莼菜羹、吃著鱸魚膾,恍惚仿佛置身于船的柁樓之下;手持酒杯、吃著蟹螯,好似墮入了酒船之中。品嘗莼羹本就是詩人的雅事,宴席上哪能容得俗人與我們同享。過不了幾天我就拉著你痛快地品嘗,分我一筷子莼菜給我這個涪翁享用。
堆盤縷縷:指盤中擺放著細長的莼菜。
客俎虀鹽:客人餐桌上的腌菜等。虀鹽,指腌菜。
羹鲙:羹指莼菜羹,鲙指鱸魚膾。
柁樓:船尾掌舵處的樓。
杯螯:手持酒杯吃蟹螯。
樽俎:指宴席。
涪翁:作者黃庭堅自號。
黃庭堅一生仕途坎坷,他在文學上有很高造詣,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此詩創作時間不詳,但從詩中能看出他在秋季品嘗到莼菜等美食時有感而發,借詩表達自己的生活態度和審美情趣。
這首詩主旨圍繞莼菜展開,突出了莼菜的美味以及品嘗莼菜的高雅。其特點是將美食描寫與情感抒發巧妙結合,語言活潑。在文學史上體現了黃庭堅詩歌關注生活細節、富有情趣的一面。
細雨晴深小苑東,
春云開氣逐光風。
雄兒走馬神光上,
南歸路極天連海,
惟有相思明月同。
別夢雖難覺,
悲魂最易銷。
殷勤淮北岸,
鄉近去家遙。
宵直丹宮近,風傳碧樹涼。
漏稀銀箭滴,月度網軒光。
鳳詔裁多暇,蘭燈夢更長。
此時顏范貴,十步舊連行。
千里豈云去,欲歸如路窮。
人間無暇日,馬上又秋風。
破月銜高岳,流星拂曉空。
此時皆在夢,行色獨匆匆。
西江浪接洞庭波,
積水遙連天上河。
鄉信為憑誰寄去,
汀洲燕雁漸來多。
憐君此去過居延,古塞黃云共渺然。
沙闊獨行尋馬跡,
聞有故交今從騎,何須著論更言錢。
湖南樹色盡,了了辨潭州。
雨散今為別,云飛何處游。
情來偏似醉,淚迸不成流。
那向蕭條路,緣湘篁竹愁。
此地聞猶惡,人言是所之。
一家書絕久,孤驛夢成遲。
八月三湘道,聞猿冒雨時。
不須祠楚相,臣節轉堪疑。
劍閣迢迢夢想間,
行人歸路繞梁山。
明朝騎馬搖鞭去,
秋雨槐花子午關。
瑤華瓊蕊種何年,
蕭史秦嬴向紫煙。
時控彩鸞過舊邸,
摘花持獻玉皇前。
此僧迷有著,因病得尋師。
話盡山中事,歸當月上時。
高松連寺影,亞竹入窗枝。
閑憶草堂路,相逢非素期。
帝京元巳足繁華,
細管清弦七貴家。
此日風光誰不共,
紛紛皆是掖垣花。
砧杵聞秋夜,裁縫寄遠方。
聲微漸濕露,響細未經霜。
蘭牖唯遮樹,風簾不礙涼。
云中望何處,聽此斷人腸。
新參將相事營平,錦帶骍弓結束輕。
曉上關城吟畫角,近喜扶陽系戎相,從來衛霍笑長纓。
一別同袍友,相思已十年。
長安多在客,久病忽聞蟬。
驟雨才沾地,陰云不遍天。
微涼堪話舊,移榻晚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