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十八兄
故園別去逾三紀,男子生來志四方。
千里勞君雙足趼,百窮笑我兩眉長。
雪深客舍衣裘冷,春晚家山杖履香。
歸省松楸終有日,臨分老淚亦沾裳。
故園別去逾三紀,男子生來志四方。
千里勞君雙足趼,百窮笑我兩眉長。
雪深客舍衣裘冷,春晚家山杖履香。
歸省松楸終有日,臨分老淚亦沾裳。
從故鄉分別已經超過三十六年了,男子生來就應當志在四方。千里路程讓你雙腳磨出趼子,百般窮困讓我常常緊鎖眉頭。大雪深積,客舍里衣服和皮裘都寒冷;春天晚了,家鄉的山林中拄杖漫步滿是清香。回家祭掃祖墳終會有那一天,臨分別時老淚也沾濕了衣裳。
逾三紀:超過三十六年。一紀為十二年。
趼(jiǎn):手腳上因長久摩擦而生的硬皮。
松楸(qiū):松樹與楸樹,常植于墳墓旁,這里代指祖墳。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故園別去逾三紀”可推測,詩人與友人分別多年后重逢又將分別。當時可能社會動蕩,人們生活并不安穩,詩人自身也處于窮困潦倒的境地,在友人遠行時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表達了對友人的牽掛、自身的感慨和對家鄉的思念。其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古代送別詩的常見情感和創作風格。
長沙一傾蓋,情好如塤篪。間關十寒暑,何時不相思。君為睢邸教,再挹冰玉姿。升堂拜壽母,摩頂識馨兒。敘舊方戀戀,臨分轉依依。自是成鴻燕,羽翼竟差池。音問久不接,清宵夢見之。魚腹得尺素,羊胛經幾炊。陳雷不可作,千載同襟期。我友半湖海,知心吾子文。君忙我已老,事事不如君。君生通貴家,我出寒素門。君披貂毛裘,我著犢鼻裈。戲綵君有母,列鼎共凊溫。我早失烏哺,空山悵白云。弱冠君有子,世科將襲芬。我子方垂髫,詩禮未有聞。凡此皆不如,官職不必論。原明有申公,公休繼文正。后來諸名家,有子多不令。堂堂先太史,孤峭立萬仞。身不為從官,美謚君所命。子文為之子,壯歲名已盛。榮華付倘來,節義傳心印。波流石不移,火熾玉寧盡。向來箋天疏,每讀必起敬。相期輝國史,何止續家乘。西山門下士,雜襲如魚鱗。惟我與子文,受愛異他人。送我長沙序,言言足書紳。贈君樵川詩,字字示寵珍。潛齋養正堂,兩記尤諄諄。為君說太玄,藏心養靈根。為我演蒙頤,山立靜澄神。先生愛吾徒,不啻子弟親。將何報此德,相與玉其身。我本麋鹿群,官職不要討。儋石倘有儲,山林堪佚老。焚香旦告天,非為其私禱。一愿屢豐年,田疇足禾稻。二愿息兵戈,涂地無肝腦。飲水樂在中,茹芝顏轉好。篤信而好學,守死以善道。佩此八字符,傳為子孫寶。作詩寫殷勤,未省蒙印可。
五色春衫拂地垂,東門高宴駐旌麾。舊來仲郢人知少,欲去玄成馬上遲。紅葉巧當官路墜,白云長傍禁垣移。鯉庭桃李春陰在,卻愧楊生后賦詩。
春驢仙客到詩家,為賞臨溪好杏花。山佃馱柴出換酒,鄰翁陪坐自撈蝦。
闔閭古城城北東,昆山迤邐盤蒼龍。天星之精下融結,其中有石皆玲瓏。山農穿山若鯪鯉,雄椎怒擊雷光起。木精土性莫敢私,蟻垤蜂窠差足擬。三吳主人欣得之,保抱護惜猶嬰兒。剔抉泥沙出奇骨,洗濯煙霧生神姿。建昌花瓷培宿土,徂徠稚松沐新雨。卻穿月竇出云凹,山鬼髑髏毛發豎。題書寄遠情可知,結交歲晚心勿移。一卷自有丘壑意,百折不受冰霜欺。終朝坐對兀若癡,茯苓琥珀生有時。
碩碩元勛,后先四王。維君之明,維臣之良。
數間茅屋萬山巔,天賜閑人地自偏。門外遠峰銜落日,檐前古木臥蒼煙。葛衣草食從吾志,紙帳蒲團了夙緣。偶向空城裁翠柏,莫將境會趙州禪。闃然空宇悄無聲,趺坐安禪境最清。四壁與天元不隔,六窗含月喜長明。投機要識無繻鎖,煮茗時燒折足鐺。自笑幽人尚多事,長镵帶雪斸黃精。嶙峋絕頂最高寒,時捉枯藤自往還。世界大千豪發里,古今歷劫剎那間。桑田海水雖無定,松月蘿風盡自閑。一念萬年清絕點,何愁不透祖師關。一泓巖脊小方池,石磴崚嶒綠蔓垂。混沌鑿開蒼玉璞,甘寒涌出碧琉璃。虎留地上跑泉跡,龍借山中卓錫基。飲水曲肱吾愿足,騰騰任運復奚為。堂西隙地冠諸峰,境界清寒萬慮空。一徑白云山窈窕,滿林空翠日濛。霜筠雪竹塵埃外,澗草巖花縹緲中。靜立頓忘人世事,泠然便欲躡清風。
紅心驛外望家山,颯颯西風兩鬢斑。系雁書成霜滿地,飯牛歌罷月臨關。謾傳海外蘇仙死,終許羌村杜老還。客底不知強健否,何時訪我白云間。
皇華使者日邊來,叨拜綸音總內臺。四海澄清元有志,百寮表率愧非才。風霜敢謂搖山岳,雨露終期振草萊。卻嘆君恩無可報,惟將三尺效涓埃。
映月二泉古,盲炳藏一墓。交光射馀輝,相看我與汝。
屢借蟲魚折簡呼,臥游復慰此心孤。壓舟私喜歸裝重,遠挾名山過蠡湖。
何處新春好,深山處士家。風光先著柳,日色款催花。
點染韶華傅色均,枝枝紅白為誰新。雖然冷落山林下,也向東風靜笑春。
堆藍天外隱松濤,十笏今看駐節旄。丹壁有梯鐫日月,碧霏無夢洗塵勞。虛傳經論藏金剎,何似詩篇映玉毫。自倚繩床度遙夜,不知身傍法云高。
新到山居興趣多,松門盡日客稀過。經行偶見巖花落,睡起忽聞山鳥歌。捷徑固非今世有,移文爭奈昔人何。老來已得安心法,一念才生即是魔。
園南舊植千竿綠,高者如墻大如屋。風狂雨急墻屋翻,干折叢低共傾覆。忽驚舞罷鴻門會,怒斗紛紛碎蒼玉。復似驪山墜石余,數百書生葬坑谷。初疑鳳羽墮當空,更訝籜龍身在陸。翠落瓊飛不復完,頓使泥沙汗人目。憶昔新移近水隈,瘦骨棱層不盈束。晨澆恐被風日燥,晚護幸免霜雪酷。十年長養成亦艱,一旦摧頹勢何速。我時夜半驚水至,崛起蒼黃問僮仆。彼呆不識人意勞,只顧囊衣與甔粟。觀里桃花何足論,堂前楠樹猶堪錄。無家更欲買山林,有徑誰當伴松菊。前軒好竹只數個,頗覺幽懷看未足。春來擬欲探萌芽,蒼苔慎勿迷雙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