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蝗食
田園政爾無多子,連歲旱荒饑欲死。
今年何幸風雨時,豈意蝗蟲乃如此。
麥秋飛從淮北過,遺子滿野何其多。
撲滅焚瘞能幾何,羽翼已長如飛蛾。
天公生爾為民害,爾如不食焉逃罪。
老夫寒餓悲惱纏,分而食之天或憐。
田園政爾無多子,連歲旱荒饑欲死。
今年何幸風雨時,豈意蝗蟲乃如此。
麥秋飛從淮北過,遺子滿野何其多。
撲滅焚瘞能幾何,羽翼已長如飛蛾。
天公生爾為民害,爾如不食焉逃罪。
老夫寒餓悲惱纏,分而食之天或憐。
田園里本就沒多少收成,連年干旱饑荒,百姓都快餓死了。今年有幸風調雨順,沒想到蝗蟲竟如此肆虐。麥收時節蝗蟲從淮北飛來,留下的蟲卵布滿田野,數量極多。即便努力撲殺掩埋,又能有多少成效呢,如今蝗蟲羽翼已長成,像飛蛾一樣到處亂飛。老天爺生出你們來禍害百姓,你們若不吃莊稼,又怎會逃脫罪責。我這老頭子飽受寒冷饑餓,又被悲愁煩惱糾纏,若分吃了你們,上天或許會憐憫我。
政爾:正如此。
無多子:沒多少。
歲:年。
何幸:多么幸運。
風雨時:風調雨順。
豈意:沒想到。
麥秋:指麥子成熟的季節。
遺子:留下的蟲卵。
焚瘞(yì):焚燒掩埋。
老夫:詩人自稱。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當時社會處于連年旱災,百姓生活困苦,又遭遇蝗蟲災害,糧食絕收。詩人目睹了這一切,自身也飽受寒餓之苦,懷著對百姓的同情和對現狀的不滿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百姓在天災下的悲慘生活。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直白,情感真摯,生動展現了災荒景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名氣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社會意義。
荒原尋古墓,松檜翳祠幽。借問臨諸夏,何如此一丘。衣冠開國俗,俎豆繼春秋。千載懷清德,彷徨過客留。
兀坐愁何事,方方八節灘。孤村浮水上,一雁叫江干。誰掛仰天瓦,空扳下坂丸。鄰家來冀北,翹首問長安。
愁人未成眠,明月呼不起。一雁叫長天,暌孤示如此。
火箭騰空推直矢。錦簇花團,放散余霞綺。靄靄祥光雷疊起。煙云幻作神仙字。屋豎中秋人樂喜。此夕團圞,惆悵家千里。欲問青天誰主使。高樓夜立涼如水。
草上東風柳上煙,溪頭三日嫩晴天。竹雞叫斷春泥滑,閒與梅花說舊年。
縣弧謾喜生良月,看鏡堪嗟已二毛。不見雙親空泣血,此生無計報劬勞。
書劍論交兩不成,思君愁劇尉佗城。人逢故里空分手,夢繞寒林恍隔生。逝者苦多存者少,中年堪念少年情。時來賴有忘懷處,月共川潮夜夜平。
握手東風各黯然,故園北望即烽煙。春三四月花成夢,生別離時水接天。醉我清波真誤酒,行云今夕已非煙。朝來誰唱巫山曲,幽恨難流到海邊。
虎斗龍爭天地昏,窮途君自起王孫。風塵莫訝無知己,誰念當年一飯恩。
風情退減久無詩,研匣書箋罥網絲。魘語夢魂聞婢喚,惡愁懷抱恐兒知。酒于痛飲非真適,情向新歡未肯癡。惆悵舊游攜手處,木樨天氣獨來時。
斷木喙雖長,不啄柏與松。松柏本堅直,中心無蠹蟲。廣庭木云美,不與松柏比。臃腫質性虛,圬蝎招猛觜。主人赫然怒,我愛爾何毀。彈射出窮山,群鳥亦相喜。啁啾弄好音,自謂得天理。哀哉彼鴷禽,吻血徒為爾。鷹鹯不搏擊,狐兔縱橫起。況茲樹腹怠,力去宜濱死。
秋天今肅殺,山林凄且涼。游子臨歸風,憂心以多方?;侍烊舾≡疲瑘笫┖蚊页?。黃鐘委塵垢,瓴甋登明堂。吾生既不辰,子亦命無良。雄翡而雌翠,今朝難同翔。哀哉骨肉情,臨別徒徬徨。
衡門晝常閉,好客每為開。謂我當遠游,故居不可懷。明當偕子行,永與人徒乖。游必昆華期,止當廬霍棲。應龍志天飛,胡為樂蟠泥。感君吐中腸,素心固所諧。蹇裳自茲去,徑路了不迷。逍遙無何鄉,千年方來回。
吾聞鄧林木,連陰遍千里。自從開辟來,斲伐非一紀。是誰持斧柯,歷閱林麓里。社櫟非所用,樗散非所喜。所得在良材,所獲須杞梓?;蚍晟蚺c檀,骨干千年止。蜿蜒龍蛇枝,逢者不顧矣。茲特非等閒,金璧安敢比。中蘊二五精,天香透膚理。直可薦郊廟,不敢語凡鄙。果遇巨眼人,持歸獻天子。
近尋陶彭澤,遠者將何之。寂寞音書斷,今朝憶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