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禪人寫華嚴經
毗盧大經卷,塵識久埋藏。
上人筆端力,掇出放毫光。
笑他自城游歷,自倒自起自忙。
江天月曉,夢破斜陽。
一印印定,無法商量。
毗盧大經卷,塵識久埋藏。
上人筆端力,掇出放毫光。
笑他自城游歷,自倒自起自忙。
江天月曉,夢破斜陽。
一印印定,無法商量。
《毗盧遮那經》這部偉大的經卷,長久以來被凡俗的識見所埋藏。您憑借筆端的功力,將它發掘出來使其綻放光芒。嘲笑那些如同在城中游走的人,自己跌倒又自己爬起,白白地忙碌。江天破曉月落,夢在斜陽中破碎。一旦印證確定,就無需再去商討。
毗盧大經卷:指《毗盧遮那經》,是佛教重要經典。
塵識:凡俗的識見。
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掇出:取出。
自城游歷:比喻在世俗中盲目奔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內容推測,當時佛教文化較為盛行,詩人可能身處佛教氛圍濃厚之地,看到有人致力于弘揚佛法經典,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也可能是對當時一些人在世俗中迷失自我的現象有所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佛法智慧,鼓勵人們擺脫世俗紛擾去探尋真理。其突出特點是禪意十足,以簡潔語言表達深刻哲理。在佛教文學中有一定價值,展現了佛教勸人超脫的思想。
楊花搖飏日光柔,燕拾鶯銜飄未休。縱落只宜粘玉砌,高飛猶自度瓊樓。幸同白雪因風起,懶著春萍逐水流。粉閣妝臺棲不定,更堪無緒惹離愁。
柳色鶯聲亦快哉,此行不為踏青來。荷鋤且莫慳筋力,樹木先須辟草萊。百尺扶疏終蔭本,十年培植待長材。他時為棟為梁任,不負殷勤手自栽。
車船新制得前規,鼓蹈雙輪勢似飛。創物從來因智者,世間何事不由機。戰艦初成閱水軍,旌旗戈甲照湘濱。渾人未識舟師制,嘆息工夫若鬼神。長江巨浸雖天設,控制堤防本在人。暇日不為堅守計,臨危何以扼通津。曹瞞百萬瞰江濱,誰遣孫郎會解紛。滿眼旌旃風浪里,景升方覺是雞豚。劉裕當年西入關,樓船浮渭取長安。不施艫棹爭先進,坐使秦人破膽看。
沈翁昔日補天煉五色,天漏縱橫完不得。且從河漢覓支機,肯向陵陽泣含璧。一拳氣奪二華青,雙嶺寒分洞庭碧。似壓郁林太守歸,況負奇章相公癖。翁今已矣石尚存,內史不忝翁家門。尊者衣冠拜稱丈,馀者羅列皆兒孫。肅然乞我一詩去,欲披薜網穿云根。嗚呼漱何必孫荊齒,冷何必夏統腸。渴何必王烈髓,饑何必鮑靚糧。若翁有官不終日,男子立骨須堅強,嵜嵚磊砢俱無妨。
日影扶桑下月氏,承平當惕臥薪時。莽夫憤瀆神臺石,伶女嬉披鬼子旗。論恕誰虧圣人道,懸顱可睹越王師。忍憐耆老疏黃發,恨把心哀問白癡。
風蕭蕭。雨蕭蕭。相送津亭折柳條。春愁不自聊。煙迢迢。水迢迢。準擬江邊駐畫橈。舟人頻報潮。
山丘華屋一沾巾,無復風流盛德人。百萬秦軍渡淝水,只消長嘯靜胡塵。
良夜推移二七當,銀蟾尚減一分光。光輝未必輸三五,任待邀朋酒滿觴。
典卻寒襦掛紙錢,又聞呼役向楊川。三家兩舍無薪米,錯認江南也禁煙。
璧玉津輝錦里間,龍堤池水故潺潺。雕磨荊石劉公干,蕭索江干庾子山。四海英雄空迸淚,一林猿鶴共愁顏。宴游盡日東山妓,誰道懷情善閉關。
岧峣金馬在城東,黛色蒼涼淡墨中。畫角聲消殘月白,陽烏影動早霞紅。梁王去國荒丘在,漢將開邊古道通。豈料長為南竄客,朝朝相對獨為翁。
樓上徘徊月,窗中愁思人。照雪光偏冷,臨花色轉春。星流時入暈,桂長欲侵輪。愿以重光曲,承君歌扇塵。
樗櫟應無歲月慳,八龍分蔭過燕山。兒孫但衍箕裘業,老子何妨水竹關。萬卷蕓窗原有待,一圖綠野更須刊。東風舞燦階前玉,滿徑梅花足笑顏。
之子不遠復,復其見天心。三月能不違,力盡知疏親。一間竟勿逮,洙泗乃無人。簞瓢士之常,風雨歲時深。所矢貴自信,豈直為安貧。道在物我忘,迢迢空古今。世間愛其名,山林多隱淪。圣賢行何從,貴賤吾知音。
清比筼筜貞比石,由來志士有深期。殷勤一片同宗意,贈向淮南慰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