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九歌圖
大夫放逐沅湘濱,嘗作九歌祠鬼神。
鬼神幽遠不可見,肴酒芬芳猶福人。
餐菊佩蘭君不識,從彼讒人為鬼蜮。
楚江嗚咽楚云愁,坐對此圖三嘆息。
大夫放逐沅湘濱,嘗作九歌祠鬼神。
鬼神幽遠不可見,肴酒芬芳猶福人。
餐菊佩蘭君不識,從彼讒人為鬼蜮。
楚江嗚咽楚云愁,坐對此圖三嘆息。
屈原大夫被放逐到沅水、湘水之濱,曾創作《九歌》來祭祀鬼神。鬼神幽遠難以看見,但祭祀用的佳肴美酒芬芳依舊能福佑人們。你(屈原)餐食秋菊、佩戴蘭草的高潔品行無人賞識,卻被那些進讒言的小人當作鬼蜮般陷害。楚江悲咽,楚云含愁,我面對這幅《九歌圖》不禁再三嘆息。
大夫:指屈原,他曾任三閭大夫。
沅湘:沅水和湘水,在今湖南境內。
九歌:屈原所作的一組祭神樂歌。
肴酒:指祭祀用的酒肉。
餐菊佩蘭:出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象征高潔品行。
鬼蜮:陰險害人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因遭讒言被楚懷王、楚頃襄王放逐,最終投江自盡。詩人看到描繪《九歌》內容的圖,聯想到屈原的不幸遭遇,感慨世道不公,憤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題《九歌圖》來表達對屈原的同情和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意象和用典增強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有限,但反映了后人對屈原的紀念和對其精神的推崇。
金刀裁白纻,楚楚潔衣裳。當戶蘭已鋤,誰為具溫湯?玉質不受染,十暑猶含霜。乘風散發去,長嘯過滄浪。
何處逃名侶,云棲夜討論。斷崖懸石榻,明月擁芳尊。吹笛驚螭夢,留詩剝蘚痕。平生重幽興,仙境倍銷魂。
鳳尾龍梢不受塵,風雨瀟瀟經幾春。春深猗猗春水綠,溪行疑是湘浦濱。湘浦云寒愁斷絕,帝子之淚何時滅。美人截之致相思,明月一聲心欲折。
貪看秋月光,夜久不還寢。四顧寂無人,玉階有雙影。
九峰回合抱瓊田,石蕊云英漱瀑泉。聞說丹成從此路,玉虹芝駕上青天。紫府金庭太帝宮,露壇蒼檜響天風。上清神虎何年見,云錦空傳兩玉童。子晉鸞飛侍帝班,吹臺今在碧云閒。高秋白月霜風夜,時有笙簫赴洛還。
今晨對明鏡,始知吾老矣。五年寓洪都,思家二千里。江流直如弦,風帆疾如矢。西山有白石,可以礪吾齒。
鸚鵡囚于舌,正平累于賦。瑣籠知暗哂,能言君再誤。不見孔穎達,善講伏深禍。皇天祚圣明,儒紳縱高步。
月色滿虛庭,皎然如秉燭。鳴蟬咽無聲,巢鳥驚還宿。忽憶臥巖人,悵然亂心曲。煙樹千萬重,苕溪如在目。有書未得通,有地何由縮。入口匪刀圭,春風面如玉。悠然養谷神,遐齡端可卜。
金陵別我去瀟湘,三見春風總斷腸。此日燕山重相憶,碧桃又吐小園香。
日暮出九洲,相送蓮塘下。林深歸路黑,虎出須可怕。雙塘青松山,山近有茆舍。今夜鷓鴣啼,思君山月低。
蕭疏秋柳更多姿,瘦減腰圍不自知。世道于今成妾婦,中原何處覓男兒。柔腸日轉難求偶,媚骨天生但守雌。何日能湔巾幗恥,蠻靴窄袖擁旌旗。
將軍欲辦斬樓蘭,子欲從之路匪艱。十萬奇才并劍客,會看談笑定天山。
七十三年岳降祥,遠從南海薦霞觴。豈緣吸養仙丹壽,且喜真傳道脈長。云夢春風時對育,天關晴日倍輝光。貞元再見清寧會,翙翙高岡有鳳凰。
荒原有雷雨,長鞭舊靈魂。季世燎劫火,萬死出本真。待某年月日,苔衣鏤骨茵。幻生白蛾飛,光影化星辰。馀燼有奇花,花名曰常春。重構入伊甸,黃昏逢何人。遍摘青蘋果,饋之于死神。
吹雨北風疲,追煙南雁起。閒窗動遠情,幽夜分寒味。一霎過春邊,千程如夢里。點頭鶯燕逢,何必更知己。陽生寒未盡,何事動驚雷。拋枕衣歪著,倚燈詩又催。才憐千里雁,轉惜一枝梅。雨急春難寄,旅人回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