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宗伯張陽峰赴南都
潞河冰融春水闊,張公早向燕臺發。嘉會恭承秩宗命,行旌遙指秦淮月。張公早歲登玉堂,南金大貝聲煇煌。期以勛名接伊召,豈止文字追班揚。育才成均贊邦禮,晉貳銓衡相天子。天子式重留都情,作朕彤伯須公行。明時三禮公所諳,要使多士觀儀刑。公也昔在留都仕,大作雄篇懸玉署。興來還復玉署過,亭外瑯玕好題句。鳳皇臺畔芳草深,白鷺洲邊波躍金。時清事簡足登眺,不妨并入陽春吟。大賢身系蒼生望,輔世年齡正強壯。須知南轍非久留,行矣白麻催入相。
潞河冰融春水闊,張公早向燕臺發。嘉會恭承秩宗命,行旌遙指秦淮月。張公早歲登玉堂,南金大貝聲煇煌。期以勛名接伊召,豈止文字追班揚。育才成均贊邦禮,晉貳銓衡相天子。天子式重留都情,作朕彤伯須公行。明時三禮公所諳,要使多士觀儀刑。公也昔在留都仕,大作雄篇懸玉署。興來還復玉署過,亭外瑯玕好題句。鳳皇臺畔芳草深,白鷺洲邊波躍金。時清事簡足登眺,不妨并入陽春吟。大賢身系蒼生望,輔世年齡正強壯。須知南轍非久留,行矣白麻催入相。
淡云殘雪簇江天,策蹇遲回客興闌。
持缽老僧來咒水,倚船商女待搬灘。
沙翹白鷺非真靜,竹映繁梅奈苦寒。
阮籍莫嗟歧路異,舊山溪畔有漁竿。
忽聞高柳噪新蟬,厭暑情懷頓豁然。
庭檻夜涼風撼竹,池塘香散水搖蓮。
鱸魚鲙憶奔江浦,焦尾琴思換蜀弦。
莫遣金樽空對月,滿斟高唱混流年。
紅藥深嚴肅廣筵,嘉招仍許廁群仙。
忽窺宸翰云龍動,乍揭天辭日月懸。
散作楷模爭寶惜,永刊金石共流傳。
況當枚馬從容地,仍集班揚侍從賢。
敢竊休明為盛觀,愿陳風詠播薰弦。
不辭勝引承歡醉,長洽升平億萬年。
三四百年寺,今來國又清。
若非逢圣祚,徒自有嘉名。
月殿五峰色,風松十里聲。
不緣君命束,便好脫塵纓。
年來又惜別清塵,故國榮過喜風新。
竹葉莫辭千日酒,梅花惟寄一枝春。
苦心曾未拋黃卷,得路終期近紫宸。
不待政成迎風詔,頌聲洋溢桂州人。
馬頭閑覺入從容,疊嶂清秋度百重。
長見孤云能作雨,未應片水不藏龍。
花村幾處連修竹,澗石誰家倚瘦松。
本若無心許明代,好尋巢許此韜蹤。
滿眼煙霞與宅連,義高孝弟代相傳。
彤庭召對曾承詔,內府頒書特奉宣。
學古一門遵法度,禮賓群仆盡精賢。
竺齋月夜招琴客,花院春風恣飲筵。
乘興訪僧因掛褐,傍秋買鶴不爭錢。
半空山色長供望,徹曉清泉緩醒眠。
殘暑就溪開敞檻,晚涼觀稼入平川。
神仙藥術親留寫,朝達詩牌自把懸。
攜手漫思為好伴,此身方恨未歸田。
憶君幾度西南望,遙想情風寄一篇。
軟綠柔藍著勝衣,倚船吟釣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煙臥,菡萏香中帶雨披。
狂脫酒家春醉后,亂堆漁舍晚晴時。
直饒紫綬金章貴,未肯輕輕博換伊。
珠崖風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門。
鸚鵡巢時椰結子,鷓鴣啼處竹生孫。
漁鹽家給無虛市,禾黍年登有酒尊。
遠客杖藜來往熟,卻疑身世在桃源。
又領親民任,星車別紫微。
隼旟新命重,鶴發故人稀。
云樹看如畫,風帆去似飛。
鄉中諸父老,榮羨錦衣歸。
清貴無過近侍臣,多情猶憶舊交親。
金蓮燭下裁詩句,麟角峰前寄隠淪。
和氣忽飄燕谷暖,好風徐起謝庭春。
緘藏便是山家寶,留與兒孫世不貧。
桂林平地起山尖,獨此奇峰個個圓。
上應星辰三四點,中藏空洞幾千年。
乘槎客子頻相訪,騎鶴仙人竟不還。
多少南來驄馬客,品題詩句細磨鐫。
卻憶醉相逢,云深太白東。
離別經臘雪,魂夢又春風。
芳草晴天闊,黃鸝細雨中。
倚筇愁望處,煙樹遠蒙籠。
春風平地謫花仙,紅裊生香下九天。
艷欲背身垂玉筯,動如移步索金蓮。
含情待去為云雨,忍笑佯來聽管弦。
朧月輕寒應不慣,夜深渾擬傍藂眠。
文明天子重詞臣,圣制褒揚日月新。
宸翰特頒仙署額,皇風先發玉堂春。
虬龍逸勢誠難伏,鸞鶴回翔信得真。
齊武任夸非入妙,漢章雖巧未通神。
匪唯衒耀鼇宮客,兼是輝華鳳閣人。
幸接英儒同贊詠,輒書狂斐繼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