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夏學正赴奉圣州
書卷囊衣共一車,出關千里漫風沙。祥云五色天西角,喜及高秋望翠華。
書卷囊衣共一車,出關千里漫風沙。祥云五色天西角,喜及高秋望翠華。
大似斯文不遇時,
無人采佩世無知。
援琴與鼓猗蘭操,
五百年間一退之。
有子通朝藉,遺芳祖汴州。靜便時看槿,機息自盟鷗。行不慚張仲,文誰繼隱侯。懷賢人共指,石屋嶺東丘。
沈郎賢令母,原自許溪來。閱世仁人壽,持家烈婦才。香云飛不返,慈竹死難栽。壸德流芳處,篇詩屢寄哀。
碧玉潭深黃玉花,
蓮經聽徹便為家。
憑君為我頻膏雨,
長使村村足稻麻。
南北山形兩斗龍,
畫橋橫鎖水西東。
百花巖上人長在,
誰識神仙指顧中。
削立危崖似怯寒。文繡層層,包裹嬋娟。洞天開處舞飛鸞。橫掠蘿屏,韡印弓蠻。
愁鎖春宮十二闌。別矣王孫,黯色年年。題情欲倚惜蔥芊。呵問天心,綠暈成圓。
南海光芒處,人間識太微。
為龍終布澤,是鳳竟呈輝。
賦役當年法,兵戎此日機。
廟謨公等在,天子自垂衣。
筆力誰能似虎兒,思陵親為御珍題。
小臣不識湖山好,但欲扁舟泛剡溪。
一篇傳記出孫公,
翰墨姻緣結海東。
金榜題名流慶譽,
巍科連捷出南宮。
梧桐窠鳳凰,葉向秋風飛。奇齡雖過百,樂事當乘時。
周馭不停軌,漢盤玉露滋。爰有容成公,發黑齒復兒。
亦有報韓者,先后帝王師。圯上契幽叟,終與赤松子。
功成能永譽,仙類良足晞。蘇耽二百年,一歸號城郭。
傾曦與頹魄,焉□□□□。三山故迢遞,九霄何寥廓。
委懷辟谷仙,丹砂不求獲。推分與天游,餐和長年藥。
忽聞吹玉笙,駕來緱山鶴。
夜半呼廚飯,欲餐還不能。
路危心轉迫,天遠足無憑。
已覺仍疑夢,無言忽自應。
遙傳伏枕在,知復倚門曾。
因過長子縣,愈重老親思。
路任羊腸險,書嗔雁足遲。
往來山色異,迎送物情疑。
不那三千里,長縈方寸絲。
記得兒時識司馬,超宗殊愧鳳毛夸。
尊前每墜窮途淚,門外常停長者車。
耿耿一鐙湖上雨,明明孤月閣中花。
吟魂何處招難復,巫峽蕭森日易斜。
嘈嘈切切。多少閑愁說。不管愁人腸百結。一夜小樓聽徹。
聲聲夢斷西窗。奈何秋夜偏長。推枕攬衣起坐,床前明月如霜。
到處蕭條秋意闌,荻花楓葉已凋殘。
煙凝平野山嵐紫,風拂疏林日影寒。
新雪銷融泥滑滑,遠鐙明滅路漫漫。
蒼茫暮靄迷荒徑,賴有星光上馬鞍。
采蓮莫采菱,菱刺傷人手。
采菱莫采蓮,蓮有并根藕。
屋踞蒼崖下,人行老樹顛。尋詩敲翠竹,消醉飲清泉。歌出黃牛背,帆飛白鳥前。塵纓猶未洗,結社在何年。
一峰孤聳碧孱顏,琳館遙當紫翠間。桑塢日斜雞唱晚,松庭風靜鶴聲閒。軒轅丹熟惟馀井,太白詩高可配山。吟眺未勝天漸暝,興隨流水不知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