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趙侍郎開城西古湖以溉田既成冀得致政丞相福公一臨于是有唱和之篇二首 其一
湖邊飛蓋欲誰同,治行人思舊弱翁。
行樂未饒溱水女,詠歸應有舞雩童。
閩山影浸煙云動,滄海潮連浦溆空。
欲識元侯疏鑿意,君王勤儉正卑宮。
湖邊飛蓋欲誰同,治行人思舊弱翁。
行樂未饒溱水女,詠歸應有舞雩童。
閩山影浸煙云動,滄海潮連浦溆空。
欲識元侯疏鑿意,君王勤儉正卑宮。
在湖邊乘車出游想與誰同行呢,治理此地的人思念著昔日的賢能官員。這里人們游樂的興致不輸給溱水畔的女子,吟詠而歸時也應有如舞雩臺下的童子。閩山的影子倒映在湖水中,隨著煙云晃動,滄海的潮水連接著水濱一片空闊。要想明白地方長官疏浚開鑿湖泊的用意,是因為君王崇尚勤儉,正在建造低矮的宮殿。
飛蓋:指乘車出游,蓋是車蓋。
弱翁:漢魏相字弱翁,這里借指賢能的官員。
溱水女:《詩經·鄭風·溱洧》描寫了溱水之畔男女游樂的情景,這里借指游樂的女子。
舞雩童:出自《論語·先進》中“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指天真快樂的童子。
浦溆:水濱。
元侯:指地方長官。
卑宮:低矮的宮殿,體現君王勤儉。
此詩創作于福州趙侍郎疏浚城西古湖之后。當時趙侍郎希望能得到致政丞相福公的親臨,于是有了唱和之篇。詩中體現出當時地方官員積極作為改善民生,且社會推崇君王勤儉的風氣。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美趙侍郎疏浚湖泊的善舉,同時頌揚君王勤儉。其特點是用典巧妙,寫景與抒情結合。在文學上展現了當時文人唱和、關注民生與時政的創作傾向。
尊酒年年樂事多。古銅猶得幾摩挲。他時人物君須記,玉筍班中李泰和。煩翠袖,把金荷。功名馀事且高歌。新來學得長生訣,寫就黃庭不換鵝。
比肩千里未云賒,野寺扁舟送落霞。無計留君歸亦得,天南誰是魯朱家。
乘涼登水榭,見那采蓮船。石闕映芙蓉,含悲誰復憐。
金蓮雙燭漸燒殘,青瑣瓏璁月影寒。五色絲綸朝入奏,天街花露已闌干。
子夜枯桑?,巢居忽聽之。裂玕嫩玉泣,摧鬣老龍洟。文冢憑誰吊,芝田且自耛。年來姜性辣,和桂斫冰糜。
瑤空如水染云光,多屬翩翩白面郎。槐市銀鞍馳騕裊,藕塘金彈擲鴛鴦。秾華已放城隅李,新葉將齊陌上桑。總是歡娛無限地,止馀嚴瀨一絲長。
避漢逃秦智慮周,誰知亦墮子房謀。可憐他日安劉囑,不及留侯及絳侯。
曾踏山陰雨后春,貓頭花筍賤如薪。陶家只棟破塘買,一日常番兩替人。
不見倏七年,相見只三月。不知三月后,又作幾時別。別離苦多會苦少,風雨蕭蕭竹窗曉。自笑閒官日日忙,夜短情長談未了。我生迂僻寡朋儔,坡云海內一子由。只今子由又欲去,何以慰我平生愁。子今去矣我何有,為買湖濱田十畝。下栽禾黍上木奴,菱芡荷花繞前后。讀書稍暇來朝班,我卻歸臥湖山間。
閬中自古蔚人文,青史垂名四海聞。祠廟猶存唐氣象,碑銘長記漢風云。醉邀過客登重閣,遙望歸舟入夕曛。字水屏山真似畫,暫忘身外事紛紜。
先教一雨凈江山,便放千林春意還。何事東風吹客雁,便教無意戀汀灣。
熙寧諫諍,忠讜切深。元祐相業,旋乾轉坤。行成無偽,學幾不雜。一德醇儒,百年清節。
試數舊愁馀幾縷,暮蟬凄斷西風。蕭疏無力系游驄。津亭攜手地,夢逐曉霜空。似與玉樓人比瘦,翠痕都減眉峰。多情只有晚煙籠。秋聲吹不盡,長笛月明中。
湯年旱頻奏,似欲試桑林。星近槐庭亂,天高玉殿臨。遲回田畯喜,省惕庶僚心。一接黃封后,須同惜寸陰。
已將芳號許羅浮,勝槩先緣一并收。上界占星開紫府,人間清譽重丹丘。五湖歸夢添吟興,三徑為園識此秋。玉女峰前饒更望,真慚歌板臥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