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使制置閣學蕭公挽章 其三
履賜西州事可尋,稅軺無在不棠陰。
憶參盛府開巴峽,忍送靈輀入鳳林。
語上故藏應筆鑒,家傳清尚只龜琴。
自傷下走青衫少,慟哭無人知此心。
履賜西州事可尋,稅軺無在不棠陰。
憶參盛府開巴峽,忍送靈輀入鳳林。
語上故藏應筆鑒,家傳清尚只龜琴。
自傷下走青衫少,慟哭無人知此心。
蕭公曾受賞賜在西州的事跡仍可探尋,他所到之處就像召公留下甘棠之蔭。回憶曾參與他在巴峽盛大幕府之事,如今卻不忍送他靈車進入鳳林。他與皇上交談的內容應藏于筆鑒之中,家中傳承的是清廉高尚的龜琴之風。我為自己當初身為小吏且年少而傷感,如此慟哭卻無人知曉我的心意。
履賜:指受賞賜。西州:泛指西部地區。
稅軺:停車,指官員任職。棠陰:召公曾在甘棠樹下辦公,后人用“棠陰”比喻惠政。
盛府:指蕭公的幕府。巴峽:在今重慶一帶。
靈輀:靈車。鳳林:地名。
語上:與皇上交談。筆鑒:記錄帝王言行的書冊。
清尚:清廉高尚。龜琴:象征高雅、清廉之物。
下走:自稱的謙詞。青衫:古代低級官員的服飾。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知蕭公曾在西州等地任職,有惠政,詩人曾參與其在巴峽的幕府。蕭公去世后,詩人寫下此挽章以表哀悼,當時社會環境可能與蕭公所處官場相關,詩人懷著悲痛、惋惜的心境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蕭公,突出蕭公惠政、清廉的特點。通過回憶與現實交織,展現詩人與蕭公的過往情誼。在文學史上雖無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挽詩對逝者品德功績的贊頌與緬懷的傳統。
晉室失其馭,所資惟賢豪。謝公負雅量,人士歸皋牢。聲樂自滿耳,舉世方驚濤。安能縮首尾,共作寒蟲號。清顏照木石,東山為增高。肥水了大事,馀算曾無勞。高崧豈具眼,嘲戲同兒曹。
仙女石前愁日晡,松林風急鳥爭呼。誰傳天上瑤華曲,驚倒花間碧玉壺。
憶我先人雪滿簪,故從此地課青衿。經營未遂當年志,繼述俄成此日心。蕓桂香中銀漢遠,詩書聲里白云深。幾回默坐思遺訓,涕淚潸然自不禁。
此回情景勝常年,樹杪清光望欲圓。風掠暮云沉碧海,露含涼氣洗青天。共求妙句傳他日,還許高歌徹四筵。夜漏未央狂未己,秋來幽事我能偏。
人生無百年,動如參與商。安得皓首人,常結少年場。之子皆英妙,意氣凌窮蒼。千仞萬岧峣,睇覽匪尋常。青云生衿裙,白雪披囊箱。劇吟興愈發,飄然下大荒。入門喜相見,論詩夜未央。饌玉豈足貴,四壁有文章。衰朽勿復道,眷此誼難忘。
只是個人,到處分身。萬水中間月,百華頭上春。不外一法,不受諸塵。生處熟也疏處親,默時說也靜時神。缽盂著飯飽還喜,拄杖入拳饑放嗔。
習平禮樂存形器,要閱兵須有殺生。故備奸戎侔斬伐,唯于畋獵可申明。妖狐膽裂逃終戮,老鶻拳高下必精。大獲未能矜小得,幾何人不哂吾行。
經國立訓,學重教先。三墳肇冊,五典留篇。開鑿理著,陶鑄功宣。東膠西序,春誦夏弦。芳塵載仰,祀典無騫。
山澤荒寒外,門庭寂寞中。厭聞鳩喚雨,常羨鵲知風。逆境嗟行遍,閑愁幸掃空。今晨有奇事,簫鼓賽年豐。風月資吟嘯,漁樵約往還。貧猶能釀酒,病不廢游山。亂石臥牛馬,流泉鳴佩環。豁除羈旅日,猶有半生閑。
南山道人天發機,平生墨妙探幽微。胸中山水自許大,千仞復振岡頭衣。筆鋒未下見丘壑,欲挽關荊驅李郭。一種荒閒寂寞鄉,蒼茫蓊郁煙霏落。目斷寒濤不盡山,寥寥宇宙一人間。夕陽欲送晚色至,寒意暗逐秋潮還。秦宮漢殿知何有,玉帳牙檣今在否。前人已往后人哀,忙地何如閒地久。孤云起盡水窮津,潭影山光相照貧。超然坐到無言處,風雨不動天長春。道人此意無人識,一幅生綃露遺跡。惟有風流李謫仙,汪洋宦海閒鷗立。
入手驚鴻影。喜真真修眉秀靨,喚來疑應。始笑漢皋人解袂,猶是尋常投贈。又故把檀奴偷問。明日郎從天竺去,甚西湖可似西施靚。還不信,對妝鏡。頻年蹤跡同蓬梗。慣青樓傷心尋夢,帶圍寬盡。羅綺因緣脂粉福,都是春人愁恨。憐取是渠儂芳姓。舊日王郎天壤語,驀酒闌為爾重回省。禁不住,淚珠瑩。
翠襪凌波紅繡鞋,青絲編發稱身材。迷離撲朔渾難辨,襟影雙飄拖地來。
端居有所思,所思在長安。冉冉歲云暮,夢想接容顏。緘書不我遺,悵此別恨端。徙倚向幽獨,喟然傷心肝。
點綴風光壁上觀,凍煙晴雪落毫端。此中自有清剛氣,散作虛堂六月寒。
葬壓龍角,其棺必斲。朱雀和鳴,子孫盛榮。朱雀悲哀,棺中見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