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崇福庵顯上人房
潦收秋澗靜,木落莫山稠。
石路果能滑,杖藜聊此留。
夜房憎豹腳,朝飯憶貓頭。
為語湯從事,無忘馬少游。
潦收秋澗靜,木落莫山稠。
石路果能滑,杖藜聊此留。
夜房憎豹腳,朝飯憶貓頭。
為語湯從事,無忘馬少游。
雨后積水退去,秋日山澗平靜;樹葉飄落,暮山顯得更稠密。石頭路果然很滑,我拄著藜杖暫且在此停留。夜里在房內討厭豹腳蚊叮咬,早上吃飯想念著竹筍的美味。我想對湯從事說,不要忘了像馬少游那樣知足自樂。
潦收:雨后積水退去。
莫山:暮山,傍晚的山。稠:稠密,這里指樹葉落盡后山林顯得更密集。
杖藜:拄著藜杖。
豹腳:指豹腳蚊,一種蚊子。
貓頭:指貓頭筍,一種竹筍。
湯從事:具體所指不詳,從事是官名。
馬少游:東漢人,他認為人生在世,只求衣食溫飽,逍遙自在即可,不求富貴顯達。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旅途之中,因石路濕滑而暫宿崇福庵顯上人房,在庵中經歷了夜晚和清晨,有感而發寫下此詩。當時或許詩人旅途勞頓,對生活有了一些感悟。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宿庵的經歷,表達一種知足自樂的生活態度。其特點是寫景與抒情結合,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生活感悟。
廟木偏承曉露涼,孤高風韻自能長。人賢到處英靈在,情至感時懷抱傷。豈以佳城悲隔絕,信于明德奠馨香。試將名教權輕重,已為吾人布腎腸。
向老逢危亂,投軍復欲東。九遷徒有命,一戰不成功。楚狂言猶在,韓讎事已空。風塵長蒼莽,身世轉飄蓬。
道人身名兩俱槁,道其所道非吾道。橫江兩石作釣磯,不似嚴陵臺上好。
柳外慵蟬噪晚霞,風床書卷篆煙斜。憑闌自愛秋容淡,閑數殘荷幾朵花。
楊柳煙生蘸碧溪,春深惟見亂鶯啼。花開如繡交松柏,日暮香零客自迷。
晴色豁雙眸,玉節向南游。乍離天上宮闕,聲名已到遐陬。試看平生名節,好似迎風寒露,冰在玉壺秋。萬世朝廷法度,一一請從頭。笑談里,使化外,慕中州。皇仁隨處,宣布車騎肯淹留。民有銜冤茹苦,吏有甘刑黷貨,憑我使君籌。天子有明見,不日召咨諏。
人家圍水竹,溪響一車風。鹿跡春泥滿,蟬聲暮雨空。夫耕青草外,婦汲白云中。雞黍能留客,歡然話歲豐。
意氣久凋落,形模老可憎。能扶雙病腳,賴有一枯藤。世味淡如水,吾心達似僧。明朝今日事,一任運騰騰。
永日寧逃暑,微風入戶來。炎威三伏失,爽氣二儀開。暗度過新竹,輕飄動午槐。坐添吟思好,復進掌中杯。
時臨冬日有寒初,覆雪茨茅蔽舊廬。圍火泥爐燒夜永,執壺濁酒兌情疏。賴酲醒憶三生約,憑墨酣皴兩地書。可待晴云飛萬里,向南一寄許愁除。
玉京涼早是初秋,銀漢斜分大火流。吹徹洞簫天似水,半鉤新月掛西樓。
銀河耿耿夜迢迢,月滿關山旅雁高。明日孤帆去何處,秣陵秋色廣陵濤。
將軍納策正移師,少婦牽衣惜別離。若使為孥倍縳虎,爭如仗劍送烏騅。貂蟬小字從何典,砧杵寒衣寄阿誰。吊古老狂無美剌,卿家何壁可題詩。
陌上東風故國春,瘦驂羸仆倦行塵。十年一夢成何事,千首新詩不負人。重對孤燈聽軟語,遽憐華發各清貧。西齋煙草應知舊,桃李新蹊滿四鄰。
清淺無如七里灣,層崖飛瀑下潺潺。子陵不為南陽起,賴是清源有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