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晴后書懷 其二
明堂杞梓必兼收,未信英雄老一裘。
彭澤不妨聊束帶,巴東何事嘆孤舟。
會須取印大如斗,寧羨封侯曲似鉤。
咄咄那庸如許事,尊前且食蛤蜊休。
明堂杞梓必兼收,未信英雄老一裘。
彭澤不妨聊束帶,巴東何事嘆孤舟。
會須取印大如斗,寧羨封侯曲似鉤。
咄咄那庸如許事,尊前且食蛤蜊休。
朝廷選拔人才必然會廣泛收納,不相信英雄會終老于一件裘衣之中。陶淵明不妨暫且束帶為官,為何要像寇準在巴東那樣感嘆乘孤舟漂泊。總有一天會獲取大如斗的官印,哪里會羨慕那彎曲如鉤的封侯之印。何必為那些事而嘆息,還是在酒杯前吃著蛤蜊,暫且放下煩惱吧。
明堂杞梓: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杞梓,兩種優質木材,比喻優秀人才。
彭澤:指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束帶:指為官。陶淵明不愿為五斗米折腰束帶見鄉里小兒。
巴東:指寇準,曾在巴東任縣令,有嘆孤舟的感慨。
取印大如斗:形容獲取高官顯位。
封侯曲似鉤:曲似鉤的印為封侯之印。
咄咄:表示感慨、嘆息。
尊前:酒杯前。食蛤蜊:表示暫忘煩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仕途不順、壯志未酬的階段,看到朝廷選拔人才,自己渴望被任用,卻又無奈現實,于是寫下此詩表達復雜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抒發渴望建功立業卻未得機遇的情感,又以豁達心態自我排解。其特點是用典豐富,情感表達起伏,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經典之作,但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普遍心境。
東風吹百草,冉冉過柔條。依舊江潭路,其如隴水遙。高樓刀尺緩,古道馬蹄驕。莫問封侯婿,閨中淚未消。芍藥花初放,蘼蕪葉復齊。棲鳥白門側,落日大堤西。朝朝逐游子,暮暮隔空閨。裊娜今如此,莫負曉鶯啼。
泠然飛錫下西方,久住名山侍法王。持咒毒龍歸藻椀,談經馴象過繩床。諸天日月千花供,大地山河一葦航。我亦宿生稱大士,相隨七佛赴禪堂。崔嵬臺殿入清涼,月色天香對坐忘。洗缽師能容姓字,留衣吾欲廢文章。才參雪竇人天近,共指云門客路長。計日靈山攜杖去,白牛車畔問慈航。
宋賈兩名士,茫然立下風。信知古賢圣,多隱卜醫中。
門業鳥衣舊,家風馬糞馀。庭留忠厚誥,楹蓄子孫書。有慶承先德,無才愧隱居。故青氈一片,珍重守菑畬。
密樹窺青果,方塘數綠荷。久晴田水細,向晚野煙多。兀坐幾忘起,成詩費屢哦。歸鞍猶覺早,再欲叩煙蘿。
轉覺成幽趣,生涯到處閑。溪云分半榻,野鶴共三間。門向疏疏竹,窗臨淺淺山。客仍頻遠過,差不厭癡頑。草屋頻遷次,東風值早過。耳慚聾太晚,發喜白偏多。潭靜雁無影,春歸鶯自歌。浮生惟一笑,不必問如何。林吐微微綠,山回黯黯春。藥欄隨地得,詩思逐時新。瘦影堪誰似,孤懷只自真。呢喃雙燕子,感激伴閑身。
日落荒阡白霧深,紫騮嘶顧出疏林。回頭已失來時路,杳杳金盤墮翠岑。
紀事只聞《籌海志》,征文空誦送僧詩。未曾遍讀《吾妻鏡》,慚付和歌唱《竹枝》。
去去香魂不可招,些歌聲入楚云遙。要知此恨成終古,月冷西江半夜潮。一江波浪沉寒玉,萬古綱常付老天。我到高涼問遺事,至今猶有郡人傳。
何處寒薇問首陽,名山竟遣落蠻荒。秋心瘦入詩人骨,箬笠峰頭夕照黃。
第宅新修數十秋,石樓丹勒日光浮。賜書寶動驪龍見,封誥函開彩鳳留。種德庭除時在念,渥恩霄漢世難酬。課兒學運齋前甓,猶似桓公在八州。
魚龍寂寞秋江冷。風含翠筱娟娟靜。幽樹晚多花。微風燕子斜。卷簾殘月影。寒水光難定。佳句染華箋。虛空不離禪。
薄命飛花水上游,翠蛾雙鎖對沙鷗。塞垣草沒三韓路,野戍風凄六月秋。渤海頻流思母淚,連山不斷背鄉愁。傷心漫譜琵琶怨,羅袖香消土滿頭。
郊庠已見詠臺萊,近密仍多著撰才。漢武得人何足道,內朝今亦盛鄒枚。
平坡飛翠立群巒,大隱新開十二闌。秀色迥當銀闕墮,清輝疑傍玉樓看。歌成郢國千花聚,賦就梁園萬竹寒。何似一舟乘興去,閉門三日臥長安。城隅一曲抱滄浪,有客新裁薜荔裳。檻外漁舟回七澤,座中龍笛到三湘。松花暮合陶潛里,草色春添杜甫堂。莫向峰頭歌白雪,夜驚神女出高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