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知丞往眾潯潭命道士投鐵簡是日有雨二日知丞過訪共道靈驗相與感嘆因以數語記之
老龍高臥古靈湫,喚醒須煩尺簡投。
澒洞溪云隨起雨,渺彌陂水急通溝。
定看田里還豐歲,且豢雞豚作好秋。
可是藍田修故事,為民精禱益同憂。
老龍高臥古靈湫,喚醒須煩尺簡投。
澒洞溪云隨起雨,渺彌陂水急通溝。
定看田里還豐歲,且豢雞豚作好秋。
可是藍田修故事,為民精禱益同憂。
老龍高高臥在古老的深潭中,要喚醒它需借助投下的尺簡。山間彌漫的溪云隨著老龍醒來帶來了雨,大片的池塘水迅速流進溝渠。必定能看到田野迎來豐收年景,暫且飼養好雞和豬來迎接美好的秋季。難道是像藍田那樣遵循舊例,為百姓誠心祈禱、共同擔憂。
靈湫:深潭,傳說龍居住的地方。
尺簡:指鐵簡,文中道士投下的物品。
澒洞:彌漫、漫無邊際的樣子。
渺彌:水勢浩渺的樣子。
豢:飼養。
藍田修故事:可能指藍田地區有類似投簡求雨的舊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知是在干旱時,知丞派人投鐵簡求雨,降雨后知丞來訪交流靈驗之事,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以農業為主,降雨對農作物生長至關重要,人們對求雨等活動較為重視。
這首詩主旨是圍繞求雨成功展開,突出了降雨對農業豐收的重要性,體現出古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百姓生活的關注。在文學上以質樸的語言記錄了當時的求雨活動和人們的期望。
涉足紅塵路。笑吾生、耽詩愛畫,是何情緒。廿載風華知多少,瞥眼消磨旦暮。念此際、天涯云樹。欲載琴書憑孤往,恨陰霾、千里沉吳楚。尋舊約,盡遙阻。荒居那得春長住。只商量、閑愁小病,莫隨春去。留取吟邊消獨坐,端合添題瘦句。任柳絮、彌天飛舞。排翠青山層樓上,是南宮、墨沈流煙雨。凝望極,淡無語。
三載論文細,交游重雉壇。離情泛曲水,客念感嚴寒。掉舫乘潮易,思君行路難。相期何所語,拭目看鵬摶。
日夜車笛聲,市居不得靜。何當棄塵寰,高住云山頂。
大雪不得食,野雉馬前飛。少年惜泥彈,只用馬鞭捶。鞭捶死亦苦,其柰腹中饑。
奇花不比尋常艷,獨步南州。往事悠悠。遼鶴重來憶夢游。仙翁不改青青眼,一醉遲留。妙墨銀鉤。題作人間第一流。
熒熒沙市燈,紞紞黃潭鼓。悠悠隱后帆,遙遙認前渚。
雨絲不與客相謀,漫織一湖秋。峰翠流嵐半掩,樓深誰送琴幽。車聲催晚,行人難駐,幾度回眸。嘆向人寰那畔,何尋夢里蘭舟?
世人無限事,南畝領農夫。佳氣山長在,秋江鶴自孤。風流還我老,塵俗是君無。朗月孤舟夜,能來共五湖。
白角簟,碧紗廚。梅雨乍晴初。謝家池畔正清虛。香散嫩芙蕖。日流金,風解慍。一弄素琴歌舞。慢搖紈扇訴花箋。吟待晚涼天。
三月韶妍賞牡丹,更宜疏雨濕闌干。隔簾催喚陪春設,不道新妝粉未乾。
東園有奇士,無乃希夷子。才堪起詞頭,名懶署紙尾。懷古幾惘然,閱世一莞爾。豈無虎插翼,信有驥垂耳。家泉破山碧,石蕨逗云紫。小出命柴車,大隱呼錦里。本不見清渾,誰能測涯涘。劇談恕我往,頻來當公意。雙鳥鳴未窮,孤鶴夢難恃。展轉徒所思,裁詩附江鯉。
晉國昔能言,泰山曾自立。神異即不無,幽奇詎能及。拔起若興云,濛濛翠猶濕。
王君妙筆本翩翩,瘦石孤松擬散仙。自笑酸寒無此福,畫圖聊結小因緣。
紫騮元異種,剪拂倍光輝。但遣銜金勒,何知有鐵衣。驕嘶承顧盼,踠足戀芳菲。笑殺征西騎,沙場百戰歸。
出得塵來又入塵,休論便重復便輕。試看門外清溪水,動靜由來一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