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法帖
字學從前小藝林,誰論終古可傳心。
毛錐刻劃龍蛇動,筆陣縱橫劍戟森。
須省六書兼八法,由來一字值千金。
世人不解張顛圣,剛把碑文鎮(zhèn)日臨。
字學從前小藝林,誰論終古可傳心。
毛錐刻劃龍蛇動,筆陣縱橫劍戟森。
須省六書兼八法,由來一字值千金。
世人不解張顛圣,剛把碑文鎮(zhèn)日臨。
書法從前只是小技藝領域,誰會去考慮它能千古傳達心意。毛筆書寫如龍蛇舞動,筆勢縱橫像劍戟林立。要明白六書和八法的學問,向來好字價值千金。世人不理解張旭書法的高妙,只是整日臨摹他的碑文。
字學:書法藝術。
小藝林:指書法在傳統(tǒng)觀念里是小技藝范疇。
毛錐:毛筆。
六書:古人分析漢字造字的理論,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八法:書法用筆的八種方法。
張顛:指唐代書法家張旭,他性情顛逸,故有此稱。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書法藝術有一定發(fā)展,但可能很多人只注重臨摹表面,而不理解書法的內在精髓。詩人有感于此創(chuàng)作此詩,強調書法不僅是技藝,更能傳情達意。
這首詩主旨是強調書法藝術的價值和內涵,突出要理解書法的本質而非只重臨摹。其特點是用形象比喻描繪書法,語言質樸。在書法相關文學作品中有一定價值,提醒人們關注書法的精神層面。
叢薄被煙皋,徑路紆且微。秋風振喬柯,綠葉漸以稀。日入群動息,林深眾響歸。君看棲枝鳥,大小必相依。
積德百年興禮樂,積書萬卷拜蒸嘗。我來半日蒼巖下,山鳥銜花當瓣香。
耐寒總抱向陽心,步障圍春不在深。懺盡綺情就灰槁,卻陪索笑一沉吟。
煙雨臺城迷古道。春色幾時好。誰使馬群多,一片江山,生遍萋萋草。未過寒食鶯聲老。花發(fā)應須蚤。處處是邊陰,垂柳垂楊,不為江南掃。
衲衣下事火燒山,臘月家貧徹骨寒。堪笑連延曾未息,眉毛焦赤面皮乾。
有客才相識,乖離又許時。不愁蓬轉遠,獨恨蓋傾遲。卑薄江南地,青冥歲晚期。宦游妨意氣,直恐負君詩。
束發(fā)年時不解愁,學人拜月上簾鉤。如今始識相思苦,幾度傷心看斗牛。
昔在禹馀天,還依太上家。忝以掌仙錄,去來乘煙霞。暫下宛利城,渺然思金華。自此非久住,云上登香車。
漢時月色。向古城一角,長窺詞客。試傍玉梅,歲歲春來探消息。環(huán)佩歸時夜冷,料瘦損、胡沙天北。又十載、蠟屐重經,長嘯楚天碧。南國。遠岑寂。比雪苑兔園,未近鋒鏑。故垣約略。時有幽禽覷苔石。休道長沙地小,長樂外、鐘聲堪憶。這冷淡、蹤跡處,幾人覓得。
中秋侵夕啟賓罍,共看長空一鑒開。四坐雪霜清耳目,萬家昆閬倚樓臺。波涼桂子從天落,陰極潮頭半海來。正好抽毫競高唱,當筵人勝仲宣才。
白日南山轉,西湖復此游。六橋堤上路,雙棹月明舟。玉兔波心動,青虬水面浮。凈慈鐘夜半,僧引翠薇樓。
金蓮池水起微波,士女年年橋上過。記得鱸塘秋雨歇,看人來往數(shù)青蓑。
偶沿流水出孤村,遙見人家欲斷魂。屋上野狐嘷不去,土垣插棘半無門。
嬌歌急管送春輝,春色薰人上錦衣。花壓玉山人盡醉,云隨金勒馬如飛。鱸魚江上詩情遠,燕子樓中客夢微。此去不須成悵望,桑弧蓬矢愿無違。
山深多樹木,百里人民稀。時有四五家,茅茨隔山陂。沙田不可耕,何以禦歲饑。門前數(shù)畝園,秪收蓬與藜。平明出汲澗,薄暮始得炊。童稚那敢出,但畏逢虎羆。草黃納晚禾,桑綠催官絲。嗟爾遠方人,辛苦誰具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