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朝陽洞次孫機宜韻 其一
綠野年來喜有秋,行春到處小淹留。朝陽亭上初披霧,水月巖中更枕流。竹徑不容周俗駕,桃蹊還泊晉漁舟。遨頭自愧非元老,濫總師干乏壯猷。
綠野年來喜有秋,行春到處小淹留。朝陽亭上初披霧,水月巖中更枕流。竹徑不容周俗駕,桃蹊還泊晉漁舟。遨頭自愧非元老,濫總師干乏壯猷。
佳氣猶能想欝蔥,云間雙灣峙蒼龍。
春風十里灞陵樹,曉月一聲長樂鐘。
小苑花開紅漠漠,曲江波漲碧溶溶。
眼前疊嶂青如畫,借問南山共幾峰。
江邊熟睡不聞雞,高臥何功尚擁麾。
千里西風飽魚蟹,十年驚魄夢旌旗。
名慚公瑾終焉用,人似黃香更好詩。
欲作報章無妙語,楚歌唯有竹枝詞。
禮行廊廟喜書成,重此商周說中興。
九葉承家傳鳯歷,六飛當位紀龍升。
人將堯禹方勤儉,天付蕭曹作股肱。
擬為中和歌樂職,小臣蕪陋亦何能。
長安少年郎,意傾裘馬中。
水鳧偶相值,蘭臭豈復同。
誰令千金璧,照此白髪翁。
得之非人力,舍去真天窮。
治劇知公老更優,何嘗箕斂急征求。
誰言粟自關中漕,但見錢從地上流。
已報南來三日政,為寛北顧一時憂。
皇天自古無公道,不遣劉郎到白頭。
種木當培根,疏流必深源。嘗聞活萬夫,報在子與孫。
只今父子懿,同拱羲皇尊。文方班馬富,業與臯夔倫。
奕奕兩貂蟬,煌煌一朱門。圣道家所傳,蘭樹俱有聞。
韋氏守一經,事業不足論。金張夸富貴,盛德無遺芬。
父師固難量,有功在元元。為公祝遐壽,千載同風云。
右文天子朝明光,漢陛曉列千官行。
罷朝不歸按霓裳,黃門群襲御殿香。
翠蓋趣駕黃微張,日高宮樹遮回廊。
侍臣進冊儼在旁,香羅覆帕牙籖長。
前規堯舜后三王,六維龜鑒策最良。
圣心自約昔未堂,日有所就月有將。
公書萬卷胸中藏,海涵地負誰可當。
官粗住下百報忙,獨留真儒傳紫皇。
茶甌拜賜近御床,天顏咫尺瞻龍章。
金葉舊事不足方,人如禇馬才亦常。
說定惟服寧可忘,設施行當見廟堂。
可使風俗還軒黃,有時問道崆峒鄉。
廣成之師壽百昌,千有三百歲未央。
暑雨霖霪朱夏寒,登門暫著鵔鸃冠。
管弦豈解陪張禹,蔥菜真宜待井丹。
五技已窮甘退處,一錢不直嘆衰殘。
明朝鼓枻辭公去,卻向滄浪把釣竿。
歸去來兮復幾時,臨流屢欲喚篙師。
種秔有地供饑腹,佩犢無人作去思。
偶著衣冠真是夢,倦尋丘壑已嫌遲。
如今真在廬山里,二妙堂成更乞詩。
畫簷橫著小闌干,看盡西來最好山。
帶雨楚江依約處,隔煙淮樹有無間。
已煩造物分幽趣,合就余年了燕閑。
借使眼前無此妙,可能不似鳥知還。
望出東陽裔,蟬聯濟美材。
海邦歌政化,澤國早歸來。
甲第朱門掩,佳城白日開。
松風九原陌,薤露有余哀。
箕子朝鮮僻,蓬丘弱水寛。儒風通百粵,舊史記三韓。
邑聚從衡接,民居質樸安。猶存古籩豆,兼用漢衣冠。
兔穎家工縛,鮭腥俗嗜餐。騎兵腰玉具,府衛挾金丸。
長袖鳶窺肉,都場狖掛竿。琴中蔡氏弄,指下祝家彈。
主禮分庭抗,賓筵百拜難。漬橙粇釀旨,滋桂鹿修干。
潑墨松如櫛,隤墻石似丹。地偏先日出,天迫眾山攢。
鵬翼云帆遠,羊腸石磴盤。由來異文軌,休訝變暄寒。
事可資談柄,誰能記筆端。聊將詩貌取,歸作畫圖看。
人生不相知,白頭反如新。知心不在久,覿面還成親。
況我五安師,二妙俱可人。元龍百尺樓,人物誰與鄰。
風流小安豐,玉樹高嶙峋。聯翩兩竹輿,訪我南坡春。
遂遣小叔雅,娛此照坐賓。王春三月雨,浸浸如游塵。
是日天為喜,霽色明清晨。各攜古錦囊,共出畫苑珍。
太邱重千載,高標澹風神。丹鉛表丘壑,制度殊冠巾。
淵明擷秋菊,醉面玉色勻。龍眠賦遠游,濯髪天池濱。
二老不并世,異世真同論。當年天廄馬,調御皆服馴。
絕域來象龍,地行俱麒麟。老眼閱神駿,摩挲得逡巡。
客意亦復悅,領我杯中醇。尚苦江夏帖,入我幽夢頻。
倒篋倘有意,叩門君勿嗔。
客從遠方來,獨立江水湄。
江水何悠悠,白髪空離離。
病足修長途,弱羽思歸飛。
歌君傷秋曲,淚濕游子衣。
曈昽曉色上簾旌,吹盡江頭滴雨聲。
百歲一生常苦惱,三春幾日好晴明。
從他落絮隨人去,但趁青山放腳行。
尚有詩腸新鼓吹,滿攜樽酒聽黃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