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郡游何山
尋山多勝概,輟棹偶留連。
南浦渾無緒,東風忽放顛。
蹊成桃李退,人去蝶蜂喧。
氣味余禪榻,煎茶竹里煙。
尋山多勝概,輟棹偶留連。
南浦渾無緒,東風忽放顛。
蹊成桃李退,人去蝶蜂喧。
氣味余禪榻,煎茶竹里煙。
探尋山巒有很多美妙的景致,停下船偶然在此逗留。在南邊的水邊心中茫然沒有頭緒,東風忽然狂放起來。小路旁桃李花已凋謝,人離開后蝶蜂喧鬧。禪榻還留存著清幽的氣息,竹林里飄著煎茶的煙霧。
勝概:美景。
輟棹:停船。
南浦:南邊的水邊,常指送別之地。
渾無緒:全然沒有頭緒,茫然。
放顛:狂放,放縱。
蹊:小路。
氣味:氣息。
禪榻:禪床,僧人坐禪的床榻。
詩人罷郡后,有了閑暇時間去游山玩水。此時他擺脫了政務的束縛,心情輕松,在游覽何山的過程中創作此詩,以表達自己閑適的心境和對自然與禪意生活的喜愛。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罷郡游山的所見所感,突出了自然之美和禪意之境。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象與禪意融合,語言清新。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在特定心境下的創作風格。
何論猿猴劣子孫,太平洋水亦東奔。任君脊骨長天地,自折腰身即矮人。
道傍迓騎走繽紛,旗旆飛揚鼓角聞。到處聚觀天使貴,老儒何以報吾君。
山高月小水迢迢,斷岸微茫夜寂寥。三國英雄誰復在,船頭煙浪坐吹簫。
金屋瑤臺韻不孤,水衣蓮曳雪為膚。雨馀嘆出臨天女,溪半閒來斗小姑。翠被粉膠雙蝶夢,玉盤光散幾鮫珠。描情勝有春風筆,尚憶羅虬九錫無。
峽束水如箭,巴行船上天。亂離藁葬后,衰老秭歸邊。手把西行集,心追北上年。東風故山淚,落日灑江煙。
仙李移根雨露邊,青春江漢共風煙。千年事往蟠桃熟,黃竹歌傳阿母筵。綠鬢飛蓬四歲兒,寒機對月夜眠遲。碧梧翠竹春云合,斜日慈烏返哺時。江上鶯花滿目春,冰霜皎皎百年身。自從破鏡留孤影,錦瑟無聲落燕塵。朋酒升堂著舞衣,忘憂草色動春暉。貽謀曾授三遷教,斷縷猶存舊織機。廉恥風移士節隳,壸儀猶足正民彝。世情無限傷心地,惆悵琵琶掩面時。
麟也亦有咎,但非獵夫知。不射亦不免,射之寧復辭。但恨豺與狼,紛紛滿山蹊。
天作長綃玉作圖,恍然身世在冰壺。歲期共飽如頒粟,瑞要均行勝得珠。未辦五湖揚短艇,且謀雙鯉喚長須。清朝不要培芝菌,正好稱觴頌正符。憶昔開元夜宴圖,錦為方丈玉為壺。但誇北里樓吹笛,誰問長安米勝珠。事去牽連難雪恥,愁來陪奉長霜須。兔園巖穴皆時彥,一斗青精過刻符。
鋸沉百疊糝瓊英,一日三薰更九烝。卻悔香成太清絕,龍涎生妒木犀憎。
孤城留翰墨,高詠豁心神。歲晚悲游子,官卑憶古人。鼓鐘迎曙急,梅柳報春勻。愧作長安夢,衣冠拜紫宸。
九垓有約踏飛霞,莫把蹉跎誤歲華。寶瑟人彈今夜月,璇房春瘦幾分花。半生眉語參仙佛,萬死情腸絕釁瑕。自向芙蓉城里住,為君好久不離家。
夜半汲山井,山泉日日新。不將泉照面,白日多飛塵。飛塵亦無害,莫弄桔槔頻。
五年官舍汴州城,一見鄉人一愴情。賴有寒氈留客坐,可無春釀與君傾。北來山水登臨倦,南去音書感慨并。何日吳淞江上住,兩蓑煙雨釣舟橫。
穆王得八駿,萬事得期修。茫茫萬載間,復此好遠游。車輪與馬跡,此地亦嘗留。想當治道時,勞者尸如丘。
為愛庭中草,經春坐不除。澄心皆凈域,履道即安居。海氣含樓閣,年光映簿書。昔人傷廢事,作吏竟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