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致政挽詞
教子全功次第成,吾鄉錢氏竇家聲。
善根植得橋梁固,心地均教役使平。
銅墨遠從欣養志,銀緋勇返了遺榮。
哀榮壽考無堪恨,行道稱嗟淚自傾。
教子全功次第成,吾鄉錢氏竇家聲。
善根植得橋梁固,心地均教役使平。
銅墨遠從欣養志,銀緋勇返了遺榮。
哀榮壽考無堪恨,行道稱嗟淚自傾。
教導子女全面的功業依次完成,我們鄉里錢氏有如同竇家般的聲名。種下善根使得家族根基穩固,讓家人心地公平如同勞役分配合理。曾在遠方為官欣然修養情志,毅然辭官歸還了榮耀。生前死后都榮耀且長壽沒什么可遺憾,路人感嘆為之落淚。
錢致政:姓錢的致仕官員,致政即辭官退休。
次第:依次。
竇家聲:竇家的聲名,五代竇禹鈞五子登科,這里指錢氏教子有方。
銅墨:銅印黑綬,借指縣官。
銀緋:銀印紅綬,借指高官。
哀榮:死后辦得很隆重,生前也很榮耀。
壽考:長壽。
具體創作時間與地點不詳。可能是錢致政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他的敬意與追思而作。當時社會重視家族傳承與品德修養,錢致政教子有方、為官有道,在當地有良好聲譽,作者有感而發寫下此挽詞。
這首挽詞主旨是贊揚錢致政教子和為官的功績,突出其品德高尚。特點是敘事與抒情結合,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當時社會對品德和家族傳承的重視。
暝紫朝青千萬層,使君衙退剩登臨。東華明日軟紅里,欲看此山無處尋。
曲折回廊細步過。長裾曳地似青莎。姮娥惜起弄云波。淡掃長眉矜嫩柳,薄烘嬌靨笑新荷。那回情味賺人多。
萬疊青山外,林居頫澗濱。翛然四老者,知是茹芝人。
我愛山中好,山翁不世情。相逢無雜語,一笑便忘形。細論田園樂,閒尋水石盟。巖耕思結偶,回首萬緣輕。
太元抗強秦,江左一安石。惜哉饒遠量,而乃乏遠策。車騎實堪勝,用勝良未得。淮淝再鼓后,全秦皆喪魄。胡不遂長驅,歸來偷宴息。坐視慕容熾,依然限南北。
鳳凰山下雪初消,衰草寒煙共寂寥。何處玉人樓獨倚,月明深夜聽吹簫。
老情無賴畏虛勞,已絕朱弦又一操。閒事每來知酒圣,浮生欲去愧僧高。息心鐘鼎休看鏡,安枕茅茨不夢刀。遙羨郭西王處士,道傍羸馬詠風騷。曉窗清鏡卷浮埃,恨入新秋不可裁。露浥野花三徑合,風傳云壑七松哀。忘機魚鳥真相識,落手功名亦儻來。萬古消沈一杯酒,直須白骨點蒼苔。
山似淮南秀,人歌叢桂篇。莫論今與昔,異代總登仙。
端居室如蝸,恥為蠻觸奮。飲啖僅充腸,百珍非所問。溪叟前致詞,火食雖古訓。而我山野人,別作一風韻。蜆蛤曬可供,烹飪味相似。無勞釜鬵溉,只取炎陽蘊。生涵熟之理,日即火之運。制物各有宜,達生在隨分。
鹿苑灘頭秋月明,使君輟棹愛江清。塵埃一段思歸路,已聽荊州漁鼓鳴。
荒畦移步及斜曛,回首肩輿出白云。且向青天賒月色,何妨永夜款時軍。豬榧老母叨供茗,剡楮癡兒荷賞勤。莫羨乖崖分華岳,麒麟閣上看殊勛。
風順潮平日腳收,錢塘江上遇中秋。堂堂背月爭門入,要把平安報冕旒。
戀主重來拂豸冠,尋僧還向竹林眠。百年半是滄洲客,多病能安白骨禪。閒指遠山孤枕外,細聽落葉一燈前。何時更愜煙霞賞,同禮維摩結靜緣。
青冥不盡海茫茫,一望蓬瀛去路長。秋信解憑詩客寄,春心長為楚魂傷。縈回四望山如畫,興廢千年木已蒼。直使臺傾荊棘滿,聞琴何用涕沾裳。蒼煙喬木古臺荒,下見蓬瀛六月涼。過雨誰知非峽女,好風應是為襄王。歡來未放流年老,事去卻尋陳跡傷。飄泊南游未能返,興來回首獨凄涼。
煙水途成阻,云天恨渺然。素書緣病廢,芳草為情牽。巖綠飛花后,春寒細雨前。聞君棲墓意,遙贈《蓼莪》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