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冠船篷自戲
竹皮狗尾粗斕斑,神虎門前興已闌。
每恨誤身誠可溺,殆將苴履不須彈。
數莖漸覺勝簪怯,一免當知復冠難。
柱后惠文非所志,寧從子夏學酸寒。
竹皮狗尾粗斕斑,神虎門前興已闌。
每恨誤身誠可溺,殆將苴履不須彈。
數莖漸覺勝簪怯,一免當知復冠難。
柱后惠文非所志,寧從子夏學酸寒。
竹皮冠和狗尾裝飾粗糙且色彩駁雜,在神虎門前興致已然消散。常常悔恨自己誤入仕途實在該被摒棄,大概就像用草編鞋一樣不必再去計較。頭上的幾根頭發漸漸稀疏,感覺連簪子都難以固定,一旦失去官職,再想恢復官帽就難了。執法的官帽并非我所追求的,寧愿跟隨子夏去學那寒酸的學問。
竹皮狗尾:竹皮冠和狗尾,古代官員的冠飾,這里指代官職。
神虎門:晉時洛陽宮城西門,后泛指宮門。興已闌:興致已盡。
誤身:指誤入仕途。可溺:可以沉溺其中,這里有該被摒棄之意。
苴履:用草編的鞋。不須彈:不必計較。
簪:簪子,用來固定發髻和冠帽。
柱后惠文:古代執法官所戴的帽子,這里指代執法官職。
子夏:孔子弟子,以文學著稱,這里指代學問。酸寒:寒酸,指清苦的讀書生活。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仕途不順,對官場產生了厭倦和失望之情。可能是在經歷了一些官場挫折后,詩人有感而發,表達自己想要遠離官場、追求學問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仕途的悔恨和對學問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運用意象和典故來抒發情感,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在仕途不順時的一種常見心態。
七重樓向青霄動。
經憶坐擁十余年,
彩筆生花騰紫煙。
脈衍西南榮玉樹,
氣來西北秀芝蘭。
竇家五桂誰得似,
王氏三槐我得全。
瀛郡臺邊游泮水,
長安道上著鞭前。
舉目堪流涕,
蕭條戰伐塵。
野花搖白屋,
江燕啄青蘋。
將帥恩私厚,
朝廷法令新。
連城憂盜賊,
嗟爾異方人。
背郭沿溪路不遙,杏花村里菜花橋。故人和燕定新巢。藥裹暖分花影曬,漁蓑閑受柳綿飄。小樓長聽雨瀟瀟。
水驛家家看打魚,晴檐日日喚提壺。知君高臥一愁無。乍可小詞填幼婦,不妨新論著潛夫。明年花下引鹓雛。
昌元建邑幾經春
百里封疆秀氣勻
鴨子池邊登第客
老鴉山下著棋人
茅舍疏離出素英。臨風照水眩精神。娟娟新月又黃昏。
削約寒枝香未透,細看頻嗅獨消魂。為誰消瘦不禁春。
天梯千尺井中懸
?峽何如一線天
分得蒼龍一半險
教人匍匐白云邊
嚴陵不從萬乘游,
歸臥空山釣碧流。
自是客星辭帝座,
元非太白醉揚州。
暮云收盡,柳梢華月轉銀盤。東風輕扇春寒。玉輦通宵游幸,綵仗駕雙鸞。聞鳴弦脆管,鼎沸鰲山。漏聲未殘。人半醉、尚追歡。是處鐙圍繡轂,花簇離鞍。繁華夢斷,醉幾度、春風雙鬢斑。回首處、不見長安。
鳳城春好,玉簫金管恣游盤。梅妝猶怯輕寒。一曲清平妙舞,掌上看回鸞。漸霓裳欲遍,翠斂春山。良宵易殘。歌別鶴、惜馀歡。眼底浮華自滿,塵浣吟鞍。瘴半私酒,若真是、京東夫子斑。身幸健、敢復求安。
昔人已代謝,遺編多古塵。
持將拂拭之,高言難具陳。
焜黃警秋節,愴恍念先民。
回風增慘凄,寒士多貧辛。
及時不將刈,蘭茝為荒榛。
鄉夢燈初破,寒窗雨漸疏。
已愁秋向夕,況苦雁無書。
異郡危新戰,滄江倚舊廬。
老親應散疾,藜杖到階除。
歲月關心暗自驚,
又聽微雨送秋聲。
留連杯酒香風滿,
蕭颯軒池暑氣清。
翠袖輕翻偏有態,
紅妝晚沐更含情。
不知漢殿涼多少,
昨夜銀盤弄化生。
扁舟此夜泊磚河,
剔盡寒燈意若何。
半世功名驚老大,
十年南北笑奔波。
心懸魏闕云霄遠,
夢入閩山道路多。
縱有客懷難自遣,
幾回彈劍不成歌。
花落樓空委翠塵,
千秋明月恨長新。
西風原上群芳歇,
獨有芙蓉似美人。
人海蒼茫,算橋霜店月,容易催老。剩水殘山,何苦費些鴻爪。不如緊靠柴扉,要看盡古來斜照。向青山黃葉中間,尋出秋心多少。
紅衣偶把溪邊釣。卻不道楓人來早。漁樵野局西風里,便是天然之稿。畫工多事傳真,反恐暗塵飛到。且共尋詩夢,補幾筆西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