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明山
路上崔嵬斷復連,危亭卻立虎溪邊。
石梁架廠疑無地,巖竇梯云欲近天。
客子詩情專物色,老僧禪悅解行纏。
亦知太與塵凡隔,時遣鐘聲落市廛。
路上崔嵬斷復連,危亭卻立虎溪邊。
石梁架廠疑無地,巖竇梯云欲近天。
客子詩情專物色,老僧禪悅解行纏。
亦知太與塵凡隔,時遣鐘聲落市廛。
一路上山峰高峻,斷了又相連。那高高的亭子矗立在虎溪邊。石梁橫跨,讓人懷疑下面沒有實地;沿著巖穴中的石梯攀登,仿佛要接近天空。游客的詩情專注于這美好的景色,老和尚沉浸在禪悅中解開了世俗的束縛。也知道這里與塵世太過隔絕,不時有鐘聲飄落到集市中。
崔嵬:形容山勢高峻。
危亭:高聳的亭子。
石梁:石橋。
巖竇:山巖中的洞穴。
梯云:攀登高峻的山峰。
客子:游客。
禪悅:指入于禪定,使心神怡悅。
行纏:原指裹足布,這里借指世俗的束縛。
市廛:集市。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在游覽南明山時,被這里的清幽景色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南明山的美景和清幽氛圍,突出其與塵世的隔絕。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和超脫境界的追求,在描寫山水的詩詞中有一定特色。
拒霜旋插花疏疏,甘菊新移日曬枯。花草只今如此在,幾時寫作會昌圖。
蘇峻鯨奔正可憂,翻令王室備荊州。五陵松柏無遺種,謾為桓溫拾竹頭。
能詩李長吉,識字揚子云。端能望此府,坐嘯獲兩君。逝將江湖去,浮我五石樽。眷焉復少留,尚為世所醺。或勸莫作詩,兒輩工織紋。朱弦寄三嘆,未害俗耳聞。共尋兩歐陽,伐薪照黃昏。是家有甘井,汲多終不渾。
杞國天將壓,蒼梧云正愁。龍胡垂可挽,魚腹葬何憂。萬死丹心在,千齡王氣收。縣知精衛忿,今古不能休。
聞說新秋次第來,先期特地遣詩催。要憑嚴令驅殘暑,散作清涼遍九垓。
喚扁舟載酒,直轉過、水門東。正十里平湖,煙光淡淡,雨氣蒙蒙。回頭二三名老,望衣冠、如在畫圖中。但得城頭晚翠,何須席上春紅。清樽旋拆白泥封。呼作白頭翁。要與汝忘情,高歌一曲,痛飲千鐘。夕陽醉歸扶路,盡從渠、拍手笑兒童。官事無窮未了,人生適意難逢。
久矣寒窗美曲肱,絕交書到短檠燈。向來問舍漁樵侶,肯作歸田粥飯僧。耕罷夕陽牛觳觫,睡殘明月鶴鬅鬙。年來老懶略相似,見兔何能便放鷹。
臘盡江梅未放春,欲將何物贈情親。端居陋巷有真樂,寄語吳門老丈人。
夢入瑤臺千步芳。萬妃相向玉為裝。同心鞶帶翠羅長。濃艷只宜供枕席,醉魂長是傍壺觴。紺紗囊薄為誰香。
雖有蓮荷浸屋東,暑煩睡過一陂紅。秋來人意稍蘇醒,似惜霜前零亂風。
云里軒窗半上鉤,望中千里見江流。高林日出三更曉,幽谷風多六月秋。仙骨自憐何日化,塵緣翻覺此生浮。夜深忽起蓬萊興,飛上青天十二樓。
湖雨湖煙,晚來秋色明如鏡。踏歌聲靜。月喚涼花醒。小小蘭舟,短短蘭橈并。晶窗凈。柳絲交映。綠上風鬟影。
望望山疑近,行行路轉遙。依岡梅子熟,夾路豆香飄。翠幕縈朱戶,紅妝簇畫橋。百錢猶掛杖,爛醉在今宵。
獨向山中訪隱君,行窮千澗水沄沄。仙家更在空青外,只許人間禮白云。
君不見蘇秦昔上秦王書,嫂不下機妻不炊。青燈長夜股流血,黃金六印何累累。又不見陶淵明,富貴視之鴻毛輕。腰寧不折五斗米,歸來籬菊秋盈盈。周君妙年江海客,幾度吳花醉中摘。蒲帆半幅風颼颼,長嘯一聲江月白。我家亦在蒲海頭,此時春酒濃如油。堪憐千里尚飄泊,恨不共買東歸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