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張守勸農二首 其一
傳聞載酒西郊曉,迎候前旌擁老農。
賢守承宣先勸課,太平風俗見聲容。
官堤煙樹紆紅纈,沙岸風蒲裊紫茸。
想憩凝香倒囊錦,銀鉤側理疊千重。
傳聞載酒西郊曉,迎候前旌擁老農。
賢守承宣先勸課,太平風俗見聲容。
官堤煙樹紆紅纈,沙岸風蒲裊紫茸。
想憩凝香倒囊錦,銀鉤側理疊千重。
聽聞清晨有人帶著酒到西郊,老農們簇擁著迎接官員的旗幟。賢明的太守宣布政令,率先鼓勵農耕,從太平的風俗中能看到百姓的精神風貌。官堤上如煙的樹木如紅色的綢緞般纏繞,沙岸邊風中的菖蒲搖曳著紫色的茸毛。想來太守在凝香閣休憩時定會詩興大發,寫下的書法和詩文堆疊起來有千重之多。
次韻:依照別人詩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承宣:宣布政令。
勸課:鼓勵與督責農耕之事。
紅纈:紅色的綢緞,這里形容官堤上的煙樹。
紫茸:紫色的茸毛,指菖蒲。
凝香:凝香閣,一般指官署。
銀鉤:形容書法剛勁有力。
側理:紙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內容推測,當時社會處于相對太平的時期,地方官員重視農業生產,積極推行勸農政策。詩人依照張守的詩韻創作此詩,可能是對張守勸農舉措的一種回應和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賢明太守的勸農之舉和太平的社會風俗。其特點是描繪生動,意境美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文人對地方治理的關注。
江水流不息,落日秋風勁。
漁父誠知言,千載悲獨醒。
瓊佩終不渝,芬芳自輝映。
微詞莫能顯,感物托其性。
風詩固一變,聲哀義彌正。
愿鼓湘靈瑟,高歌發清聽。
雪泥深尺護檐牙,
瓦背濃陰四角遮。
不用茅龍衣屢換,
一年一度屋開花。
飛流三百丈,
日射碧琉璃。
一氣何終極,
淋漓自不知。
謝病歸來少識鄰,
枕流漱石隔囂塵。
慚無白酒堪為醉,
賴有青山肯寄貧。
老陰消盡少陽回,恰值花枝刺眼開。為問六經談底事,更無人共上高臺。
費然春色滿乾坤,穆穆熙熙此處尊。近說東風花信轉,熙熙穆穆付兒孫。
畫戟門開見墮仙,回看萬里月還圓。黃金有甲重增色,不向麒麟閣上懸。
千尋玉井夜波寒,直搆巍樓里面看。子晉鶴歸無路入,簫聲吹徹滿欄干。
神鹍奮翼過南溟,九萬乘風掠處輕。卻比三山還較重,六鰲著力不能擎。
二丸不及此時光,是地風行萬物昌。純駁總來窺不到,不須人更頌羲皇。
理得寒江百尺絲,金鱗釣得不為奇。何如坐卻天邊月,萬籟無聲風自吹。
獨卓金旌不用扶,靈鼉一擊萬人呼。鐵關雖藉金城固,若個人懸碧玉符。
萬石黃金大冶中,鄧林作炭徹天紅。何人下得神仙手,一撥深回造化工。
昆崙碧樹自青蔥,神雀高飛不著蹤。夜半天南吹玉笛,無人側耳過洪濛。
知音世上豈能任,剖出洪濛見古今。管鮑若能知此意,錯教管鮑許同心。
骨肉平生我獨孤,苦持斯道有人無。只今虛卻松門月,卻許君心照玉壺。
風雨連朝獨掩門。寒云枯木出頹垣。歸途超忽似烏孫。
靜院宵深勞夢遠,明湖秋老惹風翻,已無霜葉墜清淪。
懿行標彤管,芳聲動紫宸。庭前驄馬客,膝下豸袍人。南岳金珰返,西華玉佩陳。惟應萬家淚,雨注婺州民。
鸞章晨北極,鳳管暮西池。萬室悲慈訓,三朝頌母儀。修齡逾大耋,上壽接耆頤。咫尺潘輿在,傷心白日馳。
劬勞初罷誦,圣善舊徵歌。母德傳中壘,仙蹤赴大羅。音容吳里隔,涕淚越天多。寂寂支機杳,無由覓絳河。
慘淡丸熊夕,輝煌冠翟年。寧知蒿里淚,偏灑柏臺前。素翣含霜動,丹旗抱月懸。異時良史筆,閫德照重泉。
令譽中閨擅,恩綸上國來。青鸞朝玉闕,紫鳳集瑤臺。落日萱花逝,飛霜蕙草摧。朝看攜萼綠,聯袂上蓬萊。
何來三鳥使,相逐絳臺傍。夜月殘西島,晨霜浸北堂。叢蘭芳獨遠,寸草恨空長。尚憶飛云起,停車望太行。
一載漂零江海行,與君俱是一書生。心同孤館秋燈影,夢斷重門曉佩聲。啼鳥殘花傷往事,暮云春樹動離情。相看只隔吳淞水,空羨風前短葦輕。
艱關曾記共君行,此際相思別恨生。四野荒山橫暝色,孤城落日起秋聲。星霜冉冉蹉跎感,湖海茫茫故舊情。麗句枉投難報謝,自慚金玉尚為輕。
匹馬驕嘶石路斜,
觀音洞口踏煙霞。
普陀風景差相似,
祇欠潮音小白花。
熱腸冷面兩難猜,越是依依越飏開。卻憶乍成歡愛日,滿身香霧近人來。
錯認真情是雜情,難將心跡剖分明。只消自看淩波影,更有何人比得卿。
獨騎瘦馬破枯苔,要與高僧共茗杯。
山閣云晴天上□,□帆潮緊日邊來。
藤陰樹影東西缺,野色秋光左右□。
□□中間無障礙,豁然宇宙一靈臺。
滄波無際夕陽紅,
孤嶼蒼茫大海中。
水墨痕濃云腳矮,
茶盤山外雨濛濛。
華容蘆荻里,
一炬可無遺。
嘆息劉玄德,
平生見事遲。
病后相逢邗水涯,
歲寒雪壓客廬斜。
縱然淡盡人間事,
又寫青山過酒家。
淺色染成官柳絲,
水沉熏透野梅枝。
客來莫怪逢迎懶,
正伴曾孫竹馬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