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懷有作
青奴白牯共幽情,鷺只鷗雙自舊盟。
家視子平如已死,世嗤張翰不求名。
馬牛見命從浮俗,螟蠃觀傍得此生。
千載淵明吾易地,心期端有不容聲。
青奴白牯共幽情,鷺只鷗雙自舊盟。
家視子平如已死,世嗤張翰不求名。
馬牛見命從浮俗,螟蠃觀傍得此生。
千載淵明吾易地,心期端有不容聲。
我與青奴(竹夫人)、白牯(白牛)共享著清幽的情懷,白鷺、沙鷗成雙成對,它們還是我舊日的盟友。我看待像子平那樣的生活,仿佛自己已經離世般超脫;世人嘲笑張翰不追求功名。我像馬牛一樣聽任命運隨波逐流,像螟蛉被蜾蠃收養一樣旁觀著人生。千年之前的陶淵明和我易地而處也會如此,內心的期許實在難以用言語表達。
青奴:竹夫人,一種用竹篾編成的消暑用具。白牯:白牛。
子平:指東漢向長,字子平,隱居不仕,游五岳名山后不知所終。
張翰:西晉文學家,見秋風起,思念故鄉莼羹鱸膾,遂棄官歸鄉。
馬牛見命:像馬牛一樣聽任命運安排。
螟蠃:螟蛉是一種綠色小蟲,蜾蠃常捕捉螟蛉喂它的幼蟲,古人誤以為蜾蠃養螟蛉為子。
淵明:東晉詩人陶淵明,歸隱田園,安貧樂道。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情感和意象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對世俗名利感到厭倦的時期,渴望像古代賢士一樣歸隱田園,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由。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閑適生活的追求和對名利的淡泊。其突出特點是善用典故,借古抒懷。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展現了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共性。
欲使傳消息,空書意不任。寄君明月鏡,偏照故人心。
江上綠楊芳草。想見故園春好。一樹海棠花,昨夜夢魂飛繞。驚曉。驚曉。窗外一聲啼鳥。
生色海棠誰畫得,清溪著色最清真。柔條破玉枝枝潤,細蕊垂絲朵朵勻。神女行云巫峽曉,仙娥泣露錦江春。金盤華屋毋煩薦,日射銀屏正惱人。
歷數鄉閭老,誰知德齒尊。無心游魏闕,有意樂丘園。漫不沾三釜,真堪映九原。涕洟歌楚些,已矣莫招魂。
小閣焚香戶半扃,烏皮矮幾素羅屏。不因聽雨塵心靜,長日何緣學道經。
千墨迷離共一軀。聊從筆下見真如。莫將紙本辨枯腴。醒戀夢情參蝶化,老猶兒態作鴉涂。題成相與一胡盧。
青山開四面,白水繞三禺。野闊時聞籟,人閑舊據梧。畫船留上客,遺跡問田夫。事少日常飲,才疏世未須。決河初薦至,勝事偶相俱。燕子卑無取,滕王遠可模。飛濤隱睥睨,落日麗浮圖。同舍新持節,專城敢遽呼。未迎行部駕,已放下淮艫。試問登消暑,如何楚與吳。藹藹才名世,骎骎日轉禺。一時同接淅,平昔共棲梧。攬轡真壯士,擁旄良丈夫。塵埃脫緇綬,水石慰霜須。勝地來相失,清樽未暇俱。射馀空見帖,鑄罷祗觀模。歸計何當決,徂年貴早圖。檻中終為食,韝上恥聞呼。顧我千羊毳,平生一釣艫。微官不須滿,也復試游吳。
陰葉翠瑤濕,薄英紅粉香。絕憐秋苑下,復爾見春光。
鄉人不識識鄉音,欲問先看淚滿襟。豈是不知兒女態,天涯孤客易傷心。
風生松下奏笙簧,枕石閒眠白晝長。颯矣不知三伏日,冷然如灑萬峰霜。徂徠自是乘涼地,河朔休誇避暑觴。借問秋聲誰善賦,大夫高韻葉清商。
旅館無情緒,旗亭憶舊游。山河猶似昔,風景已成秋。稚燕隨群戲,殘蟬曳響流。莼鱸歸興動,倍覺起離憂。
形影陶公此亦真,羲皇以上更無人。科頭不見三千丈,欲為君如漉酒巾。
杖策時能出,清晨向小園。桑麻沾雨露,歲月在衡門。長日容杯酒,非君誰與論。天涯故人少,北望苦銷魂。
嫩黃縷縷碧條條,溪頭折柳離魂銷,資騮嘶過短長橋。短長橋,疇遣此。轉盼間,人千里。
繕方丘,端國陰。掩圭晷,仰靈心。詔源委,遍丘林。禮獻物,樂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