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龍
廣殿羅籩豆,修廓振珮環。
帝觴初拜手,仙馭不違顏。
瑞霧浮空下,靈風拂袂還。
定知龍宛宛,千祀拱南山。
廣殿羅籩豆,修廓振珮環。
帝觴初拜手,仙馭不違顏。
瑞霧浮空下,靈風拂袂還。
定知龍宛宛,千祀拱南山。
寬廣的宮殿里擺滿了祭祀用的籩豆,長長的回廊中玉佩碰撞發出聲響。開始向天帝敬酒禮拜,仿佛仙人的車駕就在眼前。祥瑞的霧氣從空中飄下,靈妙的風拂動衣袖而回。一定知道神龍蜿蜒靈動,千秋萬代拱衛著南山。
籩豆:古代祭祀時盛祭品的器具。
珮環:玉佩,古人身上佩戴的玉制裝飾品,行走時相碰發聲。
帝觴:敬獻給天帝的酒。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禮的一種。
仙馭:仙人的車駕。不違顏:仿佛就在眼前。
宛宛:蜿蜒曲折的樣子。
千祀:千年,形容時間長久。
古代有祭祀龍神以祈雨、祈福等習俗。此詩可能創作于舉行祭龍儀式之時,當時人們希望通過祭祀龍神來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詩人在參與祭祀活動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祭祀龍神,突出祭祀儀式的莊重神圣。其特點是語言典雅,營造出神秘莊嚴的氛圍。在古代祭神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反映了當時的祭祀文化和人們的信仰。
未到山前騎馬回。
風吹雨打已無梅。
共誰消遣兩三杯。
一似舊時春意思,
百無是處老形骸。
也曾頭上帶花來。
舟靜月將闌。記送河干。深蒙厚意每周旋。只為鄉心歸去急,強別慈顏。
旅夢幾曾安。淚濕征衫。依依膝下別應難。宦海風塵祈鄭重,后晤何年。
笳聲凄切雁聲哀,
風起高原獵騎回。
無盡愁云吹不散,
望鄉空上白龍堆。
元宵已過強支持,嘆息流光去若馳。
熱客不來貧始見,方書多偽病才知。
天催淑景風初暖,手植春花雨乍滋。
二十馀年一彈指,此身虛度太平時。
寂寂金鋪深掩,沉沉銀蒜低垂。
小園花徑獨來時。
驕人雙蝶舞,背景一螢飛。
遙想天涯芳侶,嫩寒初上羅衣。
關山寸寸是相思。
鳳城今夜月,應照玉人歸。
花源路幾重,
柴桑皆沃土。
煙翠竹窗幽,
雪香梅岸古。
金甲云邊赤電開,營圖十二上親裁。
和門虎旅鐃歌起,馳道龍旂鹵簿來。
萬里軍聲臨朔塞,一時捷奏入燕臺。
都人喜見升平事,從此嫖姚盡將才。
天邊暝色將秋至,海上長風送月來。何處無人識東所,夜分樓上了馀杯。
明月清風放兩頭,一筇挑到古尼丘。而今老去無筋力,獨坐江槎看水流。
扳緣千尺采松花,服食為仙未到家。我得丹方欲傳與,肯捐妻子入煙霞。
路自飛云過閬壺,仙人迓我久趑趄。相期汗漫歸何處,獨占煙波理釣魚。
放倒瓊林半醉間,半留醒處著江山。病來只有冠裳在,不帶朱門一事還。
不求老馬在長途,誰道長安一馬無。伯樂未來憂薊北,憑君傳語到平湖。
邯鄲枕上看三臺,誰撼藜床喚老來。幽事不應全廢卻,夜來風吼澗中雷。
西風吹老木蘭花,水閣氛氳帶晚霞。溪上行人不相識,隔船對語問誰家。
海上峰巒今屬誰,攜來四百布囊垂。或嫌珠佩多遺恨,化作長髯未可知。
門下諸生無一個,山童撤卻皋皮坐。與儂七尺青團蒲,今年換與張東所。
黃云冉冉曉蒼蒼,閒倚平湖只自香。較似寒枝雖未至,依然風韻挾冰霜。
犀鎮簾帷風綽開,當庭恰似剪花回。眉間一點看渾似,笑領江南春信來。
露拂薔薇不太深,春風庭院晚陰陰。來遲未入黃昏句,誰喚錢塘人姓林。
入眼風光似世情,金裳玉質轉分明。額黃十二誰分似,疑是仙人成智瓊。
冰魂玉骨一枝春,風格南昌舊子真。誰幻神仙黃白術,時裝近日太尖新。
玄天黃露真顏色,金步搖中顫舞娃。更倩南窗書奶味,不妨來伴太常齋。
和羹心事歲寒姿,若第風標舍更誰。謾道色輕花更艷,幾成涂抹水邊枝。
詩翁曾住玉皇家,剛與梅花定等差。染上鞠衣宮樣淺,練裙縞帨覺無華。
筑城始議戍,寓兵復言攻。
二年大江南,兵戈在目中。
憂時亦千慮,惟子與我同。
詣闕請長纓,終軍本兒童。
玉雪姿容鐵石心,一枝斜傍竹窗深。道人放鶴歸來晚,幾度相看月下吟。
不見逋仙幾十年,六橋風月興茫然。尋春記淂孤山下,曾棹東風載酒船。
滿城桃李萬千枝,如此風光可入詩。
卷耳遍生新雨后,畫眉偏叫落花時。
蘭芽空谷無人問,莎草橫塘有夢知。
更喜園林消夏處,一枝香玉放山梔。
別汝一載馀,思汝心轉切。不知汝在家,所為何事業。
男兒貴立身,出處當豪杰。汝志素云養,汝性亦不拙。
勉勵方成人,優游總無益。旦夕奉親馀,無令廢書籍。
青春不再至,歲月莫虛擲。有司取人才,文章要矜式。
熟路馳輕車,任爾隨所適。非我私杜撰,乃我所親歷。
萬里寄汝言,為我銘胸臆。
妙手都無斧鑿瘢。
飽參佳處卻成顰。
恰如春入浣花村。
筆墨今宵光有艷,
管弦從此悄無言。
主人席次兩眉軒。
山頭一片石,屹立青海傍。偃蹇不受秦王鞭,孤潔頗似貞女腸。
行人借問貞女誰,許氏少女字孟姜。姜女少小何窈窕,嫁與東鄰范家郎。
郎年弱冠即從軍,迢迢萬里戍漁陽。青鏡持贈別后面,纖腰未脫嫁時裳。
少婦不解別離苦,娉婷十年守空床。金微草白風雪虐,玉窗花飛歲月忙。
長城之役何太急,天子威令寒于霜。千杵不堪筋骨絕,一身誰洗刀箭瘡。
昨夜深閨夢郎至,顏色憔悴言未詳。惝恍驚覺妾心動,倉卒清晨起嚴裝,
弱質不憚度關河,柔情那忍別爺娘。千古萬辛到榆塞,郎君蹤跡竟杳茫。
始言某年石壓死,或說何方戰陳亡。城邊積骸與城齊,子之豐兮何處僵。
人情到此可奈何,惟有昂首呼穹蒼。淚盡氣竭聲不續,彷徨更陟山之岡。
朝朝暮暮望郎來,愁云霮海天長。齊城已崩哭杞梁,湘竹空斑泣娥皇。
明月夜伴山鬼啼,滄波春與水禽翔。長留拳石水不嚙,但聞驪山草已荒。
不見東海又有堤上妻,千載芳魂永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