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夜丞和章來復次韻
衰年寢食僧齋似,甚欲持杯解入關。
桂魄元非月蛾靳,韭葅終笑庾郎慳。
不成小醉穿燈市,又作相逢嘲飯山。
思澁徒貽山婦怪,羨渠飛雉落黃間。
衰年寢食僧齋似,甚欲持杯解入關。
桂魄元非月蛾靳,韭葅終笑庾郎慳。
不成小醉穿燈市,又作相逢嘲飯山。
思澁徒貽山婦怪,羨渠飛雉落黃間。
年老時的起居飲食就像僧人一樣,很想端起酒杯來排解心中煩悶。月亮并非是月中嫦娥吝嗇不肯出來,就像韭菜腌菜終究會讓人笑話庾郎的小氣。不能小醉一場去逛燈市,又只能像過去相逢時那樣互相調侃。我才思枯竭只會惹得妻子責怪,真羨慕那飛雉能落入黃間之中。
衰年:年老。
持杯:端起酒杯。
桂魄:指月亮。
月蛾:指月中嫦娥。靳:吝嗇。
韭葅(zū):韭菜腌菜。庾郎:指庾杲之,南朝齊人,生活儉樸,常吃腌韭菜等。慳:小氣。
燈市:元宵節前后張燈設市。
飯山:指唐代詩人鄭繁,他曾說自己作詩“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后以“飯山”指作詩。
思澁(sè):才思枯竭。山婦:指妻子。
黃間:弩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衰年”可推測詩人處于晚年。當時社會環境可能相對穩定,詩人生活平淡,或許因年老才思減退、生活不如意而創作此詩,以排解內心的煩悶。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年老的孤寂和才思枯竭的無奈。其特點是用典自然,語言質樸又有詼諧意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特定時期的心境和創作風格。
風雨蝕侵三億齡,千重百仞指蒼冥。文人歷代無佳句,料與云根共忘形。
萬條青玉逼云寒,余籜猶堪剪作冠。張廌莫跨居處好,王家亦自有瑯玕。
池面迎秋爽,山腰落暝陰。鷺窺霜藻立,蟬抱雨枝吟。不競銷棋癖,多憂損宦心。卷簾通夕照,端坐看楓林。
事縱未涯心已老,山雖許遠夢能歸。團蒲穩坐亦不惡,捫虱工夫趁早暉。酒薄僅能浮頰赤,燈寒故意學山青。新來鼻觀無遮礙,覺得功名一味腥。
春去風花飛更狂,馬蹄無主踏殘香。絲絲最恨河邊柳,日夕牽愁短復長。
江水安流記禹功,祗今陸海數吳中。萬家不恤敲脂賦,千載先還祝發風。斫吏都亭丸遇黑,饋兵邊戍栗愁紅。蛙爭蛇斗君難記,試問漁磯戴笠翁。
太湖何瀲滟,歲晏亦自好。長風西南吹,天水共皓皓。遙峰七十二,恍恍紅云島。洞天在空濛,流水隔煩惱。昔有綠毛翁,于此采玄草。至今白石床,風云為持保。聞茲生古心,攜艫事幽討。良朋既同調,遠客亦傾倒。鼓橈乘黿鼉,凌波擷蘋藻。汎汎景將入,默默意未了。方壺不可問,滄海恨無早。歸循去時路,木盡乾坤老。
張飲名園樂有馀,奉常何苦但齋居。一杯我亦垂涎甚,病起無聊只羨渠。
金紫嵯峨勢插霄,鷓鴣蒼翠更岧峣。鳳林壽嶺春光媚,古洞龍門景物饒。竹下清泉常汩汩,杏梢晴靄自飄飄。仙翁歸隱多幽興,足跡何曾到市朝。
何必避名姓,雅無廛市風。少年結劍客,中歲禮壺公。白石貧家事,青山靜者功。買田從此約,俱臥五湖東。
豫章南浦北,送郎下江舶。何用識郎舟,沙棠青絲?。
四面晴山擁翠環,孤城正在萬山間。平川路入龍門戍,絕塞云連德勝關。扈蹕將軍齊虎衛,來朝父老望天顏。書生愧不知兵略,懷筆轅門白晝閒。
高舂斜日下,佳氣滿櫩楹。池紅早花落,水綠晚苔生。星稀月稍上,云開河尚橫。白鳥翻帷暗,丹螢入帳明。珠綦趨北閣,玳席徙南榮。金鋪掩夕扇,玉壺傳夜聲。
笑撫孤松白日閒,穿云仙騎忽臨關。長官禮數能敦典,野老衰遲獨厚顏。桂斝香風飄湛露,奎堂晴焰起南山。圣朝教化無遺地,也到漁樵水石間。
元日晴明好,林泉天地寬。競看新草木,猶憶舊衣冠。野鳥啼春晝,山僧耐曉寒。莫愁時序改,不盡碧云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