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楊宰游神居
峰頂留云一鷲騫,山腰涵碧老蛟蟠。
鹍鵬翻海十洲近,江漢分流三楚寬。
曾是乘閑上埃靄,小留舒嘯倚高寒。
想君緩憩雙鳧舄,不羨沖霄吳彩鸞。
峰頂留云一鷲騫,山腰涵碧老蛟蟠。
鹍鵬翻海十洲近,江漢分流三楚寬。
曾是乘閑上埃靄,小留舒嘯倚高寒。
想君緩憩雙鳧舄,不羨沖霄吳彩鸞。
峰頂停留著云朵,像一只鷲鳥在騰飛,山腰碧綠的湖水好似老蛟盤臥。鹍鵬在海上翻騰,仿佛十洲離得很近,長江和漢水在這里分流,讓三楚之地顯得更加開闊。我曾趁著閑暇登上那云霧繚繞之處,稍作停留,靠著高處的寒冷之地放聲長嘯。想來你悠閑地停歇,就像穿著雙鳧鞋的仙人,也不必羨慕那沖霄而去的吳彩鸞。
騫:飛騰。
涵碧:指湖水碧綠。
鹍鵬:傳說中的神鳥。
十洲:古代神話中仙人居住的十個海島。
三楚:戰國楚地,秦漢時分西楚、東楚、南楚,合稱三楚。
埃靄:云霧。
舒嘯:放聲長嘯。
雙鳧舄:據《后漢書·方術傳上·王喬》記載,王喬任葉縣令時,有神術,常自縣詣臺朝,帝怪其來數,而不見車騎,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臨至,輒有雙鳧從東南飛來。于是候鳧至,舉羅張之,但得一只舄焉。后因以“雙鳧舄”稱仙鞋,也指縣令的行蹤。
吳彩鸞:傳說中的仙女。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是詩人與楊宰交往過程中,楊宰游神居山后有詩作,詩人依其韻而和。當時詩人可能處于較為閑適的狀態,對自然和人生有一定的感悟,借和詩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以神居山為描寫對象,展現了自然的壯美和神秘。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和用典,營造出奇幻的意境,表達了對閑適生活的追求。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較高的藝術技巧和審美情趣。
溶溶院落月三更,此影如何畫得成。一樹梨花雙白頰,詩人閑戶作清明。
可是茅岡太無賴,苦要錢足刺船行。卻聞官路相將近,便覺山輿陡頓輕。
就中偏許同音耗。一例誰能曉。有個人人靈復俏。攢星步斗,暗符顛倒。金書報。升降朝元道。碧虛仙眷重遷號。方喜圓明了。皓月堂前天風掃。晴空來往,我從玄教。仙無老。超越蓬萊島。
新秋亦已清,況是經雨后。良朋亦已歡,兼之敘故舊。集坐礙廣堂,深語達昏晝。率意口不擇,更端每錯謬。豈不或脫疏,亦自見骨肉。酒至各盈樽,責令引杯覆。佐以骰與枰,碎聲和檐溜。角技兩分曹,喧呶如相斗。令長酒政苛,屈卮法無宥。醉極喉吻焦,江水寒可嗽。
梵志死去來,魂識見閻老。讀盡百王書,未免受捶拷。一稱南無佛,皆以成佛道。井底生紅塵,高峰起白浪。石女生石兒,龜毛寸寸長。若要學菩提,但看此榜樣。
水仙似怯難為弟,更著山礬數滿三。慚愧涪翁繼和靖,驚人詩句出東南。
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維筐及筥。于以湘之,維锜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
海嶠煙霞滿,登臨愛積陰。綠苔穿嶺滑,黃葉綴巖深。宛宛鹿麋徑,泠泠泉澗音。高人或住此,精舍杳難尋。
嗟此地得何晚,見孤芳陋群妍。小試鳳樓工巧,終圖麟閣風煙。
梅花江上雪意殘,獨行遠道何當還。大江風微五兩靜,虛館日高雙陸閒。十載論交傾意氣,一朝送別凋容顏。坐歌激烈我何有,明日射虎歸南山。
兒役王程我拘檢,官衙雨漬重門掩。淼圍湖水綠千重,不見蓬山青一點。
碧玉瑯玕最可依,清風時透五銖衣。拈來塵尾頻頻拂,不使青蠅側翅飛。
索道依山懸渡口。載得閒云,一覽林峰秀。俯瞰竹排如莢豆。妙齡蹦極南山右。緩踏石階秋似酒。紫綠丹黃,倚醉呼為友。絕頂鐘亭憑立久。悠悠別意侵羅袖。
遠水平林翠繞城,秋來風雨動離情。玉泉千尺梧桐樹,月下時聞落葉聲。
繞闌花似雪,枝上立珍禽。入手炎光散,清風動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