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封有懷元晦
憶共朱夫子,登臨冰雪中。
劇談無俗調,得句有新功。
別去鴈橫浦,重來月滿空。
遙憐今夕意,清夢儻相同。
憶共朱夫子,登臨冰雪中。
劇談無俗調,得句有新功。
別去鴈橫浦,重來月滿空。
遙憐今夕意,清夢儻相同。
回憶起曾和朱夫子一起,在冰雪中登山游覽。暢快交談沒有世俗的論調,作詩有了新的功夫。分別后大雁橫過水邊,如今我重來明月滿空。遙想他今晚的心意,說不定我們會在清夢中相逢。
朱夫子:指朱熹。
劇談:暢快地交談。
鴈:同“雁”。
儻:同“倘”,或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朱熹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在當時有很高的學術地位。詩人與朱熹曾一同登山游覽,結下情誼。此詩可能是詩人在與朱熹分別后,再次來到曾經一起登臨的地方,觸景生情而作。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朱熹的思念。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回憶和眼前之景的結合來抒發情感。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文人之間深厚的情誼和對友情的珍視。
讀書三十載,一出事循良。瑟瑟馀風木,忡忡屬職方。如何班定遠,亦似杜當陽。秋水人千里,征衣浥早霜。
獨據澤中勝,繞家金壁堆。溪虛水照屋,花近樹平臺。倚杖鳥飛過,開門月入來。無鄰惱鵝鴨,漁亦莫爭隈。
一曲無多路,洄沿自覺長。近人堤柳細,隔水岸花香。放鶴遵莎徑,觀魚坐石梁。不教漁父問,此地即滄浪。
雖無封邑與銅仙,周助群流也快然。彷佛田文真似我,門前濟濟聚三千。
高碾長空玉一輪,娟娟零露洗浮塵。良宵又值中秋節,老我堪憐百歲身。對酒漫忘誰是主,賦詩那有語驚人。據床談詠還多興,沈浸清光景思新。
分曹多暇復同游,意氣驩然隘九州。佳地稱為文字飲,清樽嫌及婦人謀。毫端珠玉三千首,眼底衣冠第一流。卻恐疏慵參未得,君恩交誼兩難酬。
幽心玄秘費思量,智者搔頭恨斷腸。天上人間安可得,人間天上醉中嘗。
帝德如天四海同,卉裳相率向華風。稱藩特奉龍函表,偃武仍包虎韔弓。貢自炎方歸域內,心先流水到江東。路經日出知天大,城與山蟠見地雄。詔語陪臣趨玉陛,班隨仙仗列彤宮。陳情委曲為蠻語,賜對從容徹圣聰。駝鈕新頒王印重,蟻觴屢飲尚樽空。承恩共識皇華使,命將毋勞矍鑠翁。已擬再將周白雉,底須復表漢年銅。五弦曲奏鯨濤息,重譯人還鳥道通。薏苡生仁供旅食,桄榔垂葉蔭詩筒。部迎定見新□騎,驛送猶思上國鴻。歌舞萬年當率化,扶攜百越共攄忠。大明燭物今無外,從此皆如禹甸中。
寫就安書無便翔,寒衣著破過三霜。但記送郎初上馬,窄袖短衫穿柳黃。
昔年曾作子長游,萬里江山一客舟。攬得瑰奇滿胸臆,怪來開卷思悠悠。
羞蛾淺淺。秋水如刀剪。窗下無人自針線。不覺郎來身畔。相將攜手鴛幃。匆匆不許多時。耳畔告郎低語,共郎莫使人知。
朝客吟詩送羽衣,應知彭澤久思歸。三年官滿誰留得,領鶴攜琴賦式微。
王郎風調好誰倫,手裂軍繻再入秦。雅有暮云橫碣石,絕憐春色散平津。弦中白雪寒相語,鏡里清霜曉自新。我欲東歸君且住,豈無能誦子虛人。
萬里一羈臣,悲歌楚水春。漫期重會面,竟作永傷神。主祭唯孤侄,收詩有故人。獨揮聞笛淚,斜日下西鄰。
依舊江山,無邊云樹,六朝陳跡歸何處。荒亭古木正棲鴉,猶似臺城煙柳夕陽斜。玳瑁梁空,郁金香冷,白楊黃土蕭蕭影。玉人無復倚闌干,一片清溪,明月水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