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十詩上李侍郎 其一
齊人石為瓠,自視比金璧。
鉆之不能竅,寶此果何益。
人士為己學,落落肯如石。
當知井用汲,又惡匏不食。
齊人石為瓠,自視比金璧。
鉆之不能竅,寶此果何益。
人士為己學,落落肯如石。
當知井用汲,又惡匏不食。
齊人把石頭當成葫蘆,自己覺得它比得上金銀美玉。鉆它卻鉆不出孔,把這石頭當寶貝到底有什么益處。人們為自己學習,能像這石頭一樣孤高嗎。應當知道井水是要被汲取使用的,又厭惡像匏瓜一樣不被食用。
齊人石為瓠:典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齊人把石頭當作珍貴的葫蘆。
竅:孔。
落落:孤高、不茍合的樣子。
井用汲:井水要被汲取使用。
匏不食:匏瓜不能食用,出自《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人只追求虛名、不務實學的現象,詩人借此詩向李侍郎表達自己對這種現象的看法。
主旨是勸人務實求學、學有所用。特點是用典恰當,借物喻人。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關注現實、思考問題的態度。
今歲淮南雨仍缺,官府祈求已逾月。
城中又復閉南門,移市向北人紛紛。
州前結壇聚巫覡,頭冠神衣競跳擲。
縛草為龍置壇側,童子繞壇呼蜥蜴。
簫鼓迎神來不來,旱風終日吹黃埃。
寧知白露只數日,稻苗焦枯恐不及。
扁舟直入南州界,屈曲河流勢澎湃。
浩蕩銀濤氣灝漫,淵源不竭通九派。
昔年作客豫章城,弗覩高樓恒介介。
再來勝地續前緣,畫棟雕梁稱絕快。
子安一賦傳古今,俯視群言猶草芥。
西山蒼翠無變更,南浦煙云幾成敗。
憑欄睇視爽凡襟,惹起狂情破游戒。
敏飲醇醪似蔗漿,細覽詞章如披薤。
寄身天地原寬閑,我獨伊何逢險隘。
落霞孤鶩景偏幽,秋水長天恬不怪。
信知造物有化工,能參妙義方無疥。
長嘯樓頭逸興豪,得意忘言絕機械。
匡廬有約次游遨,務須了卻林泉債。
山深多虎狼,腰斧老無力。豈惟身上衣,渾家口中食。
水闊蛟龍怒,魚鼈不易求。雖無租賦迫,長有風波憂。
偶來蒼江頭,落日相勞苦。斗米今幾錢,粗免寒餓否。
形役乃如此,人生真可憐。五陵美少年,寶馬珊瑚鞭。
搔頭日日數歸程,誰信先生少宦情。
趣駕不知千里遠,振衣始覺一身輕。
霜林竹柏元同勁,世路風波底用驚。
獨我臨分苦凄惻,從今懷抱向誰傾。
峩峩儒衣冠,昕貴知義命。大道若坦途,狂夫蹈邪徑。
惟君異流俗,學古師往圣。窮居飲一瓢,輕視車千乘。
粹然白玉溫,卓爾青松勁。風流入蓮幕,忠恕自天性。
愛賢易好色,避利如深穽。時邀野人語,亦說禪家病。
不辭王事勞,益知仁者靜。兼旬當闊別,強飯遵時令。
邊城霜露寒,淮鄉道里夐。事物多感懷,篇章應寓興。
人生天壤中,孰不有所求。小大雖不齊,逐物常同憂。
士子文字間,亦各從所愛。取舍未必同,于道均無害。
我生才甚下,志與俗子殊。思賢惄如饑,覓句聊自娛。
惟公盛德人,君今乃行古。富貴等云煙,詞翰敏風雨。
荊湖十五州,玉節何煌煌。門庭無雜賓,讀書清晝長。
摳衣愿從游,自視亦何有。未知函丈地,能著野人否。
公誠一顧之,足以為我榮。淮南有石田,歸趁春雨耕。
鶴骨何清癯,腹空惟貯書。
山林日月長,掉頭賦歸歟。
松竹歲寒金石友,身后虛名眼前酒。
與世相違豈盡然,江湖猶有丹青手。
馬瘦憑誰相,龜靈故自焦。
世途何偪仄,物性各逍遙。
君老嗟黃綬,吾衰感黑貂。
雨寒無病惱,酒熟即招邀。
君不聞薊孝廉,日飯二十家。一朝拂袖去京國,追之不可空咨嗟。
又不聞賓頭盧,應供四天下。神通妙用固非難,中有巍然不動者。
今年有客來荊州,半世生涯一敝裘。仙風道骨媿二士,諸公亦許相追游。
邇來傳食初無問,醉飽無勞主人勸。絕勝詩人杜拾遺,所歷諸家才一飯。
江南二月好風光,杏蕊桃花間綠楊。
是處芳隄嘶牧馬,誰家紅粉盼孤航。
永嘉時過人皆盡,建業潮來波自揚。
物理靜觀多變幻,長歌差勝奏笙簧。
江頭梅蕊小裝春,式宴嘉賓屬守臣。
京國路雖千里遠,瓊林花又一番新。
且觀鹿野陳鄉樂,休憶羊裘整釣綸。
老我豈堪陪盛集,為公強振簿書塵。
冬暖惟憂麥,春寒卻勒花。
地偏宜鳥雀,江遠少魚蝦。
驚犬時時吠,歸鴻字字斜。
故園芳草色,游子亦思家。
惠山甘泉苦不冷,日鑄茶香方是真。
廣文喚客作妙供,石銚風爐皆手親。
神清便欲排閶闔,且了吾人淡生活。
瓶芽分送已無余,杯水尚容消午渴。
野闊村歸如暮鴉,路沿溪曲似春蛇。
不諳水土愁多病,忽聽鄉談喜近家。
一帶青山將屋繞,數行綠竹倚門斜。
年年逆旅逢重九,今歲須看籬下花。
六代金湯固,桑田幾變更。
梁臺秋月冷,吳苑晚鴻鳴。
禾黍逢時茂,人心向化平。
江山存勝跡,我輩得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