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十詩上李侍郎 其八
燕君市駿心,一昔馳九野。
豈知千里足,近出鹽車下。
臨風非一鳴,幾謂無識者。
詳肉略之骨,曠古無善馬。
燕君市駿心,一昔馳九野。
豈知千里足,近出鹽車下。
臨風非一鳴,幾謂無識者。
詳肉略之骨,曠古無善馬。
燕君有購買駿馬的心意,一夜之間聲名傳遍九州大地。怎知道日行千里的良馬,近在拉鹽車的馬群里。駿馬迎著風不嘶鳴一聲,幾乎讓人以為沒有能識別它的伯樂。只看馬的肥瘦而忽略馬的骨相,從古至今就難有好馬。
燕君市駿心:燕昭王曾以千金求購千里馬,這里指求賢的心意。
一昔:一夜。九野:九州大地。
千里足:指千里馬,喻有才能的人。
鹽車下:典出《戰國策·楚策四》,千里馬拉著鹽車上太行山,蹄伸膝折,白汗交流。
詳肉略之骨:只注重馬的肥瘦,而忽略馬的骨相,比喻只看表面,不看本質。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人才得不到重用的現象。詩人或許看到許多有才能的人被埋沒,希望通過這首詩向李侍郎表達自己對人才問題的看法,引起重視。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社會上不識人才、埋沒人才的現象。其突出特點是善用典故和比喻,以千里馬自比或喻賢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問題和文人的心聲。
蘇公樓前海日晴,伏波祠畔瘴煙清。荔枝垂實桄榔暗,太守來時雙鶴迎。
春風今日扇微和,觸目江山發興多。如畫幽巖無十里,輕衫短帽得婆娑。
吾聞開十牖,不及一戶明。泰宇有天光,八荒盡夷庚。
少康一旅便南奔,畀付英雄國可存。宗澤云亡李綱罷,衣冠不復到中原。
送爾西江客,探奇東岳峰。斷文馀漢石,古色有秦松。倚杖海天近,聽泉云壑重。金箱閟丹訣,誰共訪仙蹤。
天生烏目,集宋元佳處,鍊成丘壑。不肯人間居第二,有筆南田長閣。萬態云煙,一奩虹月,別境荊關拓。太平占國,后來元氣都薄。我意百石齋頭,定多贗鼎,此卷雞中鶴。鈐到悅生堂小印,玉笈如今零落。碧樹籠秋,紅桑變景,畫里身難著。石渠藏本,近聞市估摸索。
仙島卻回空說夢,清朝未達自嫌身。
越客初逢得起居,夜燈頻展八行書。故人滄海身猶健,舊德中朝席尚虛。世事無端還失馬,碧山多興欲焚魚。謝公自有蒼生望,旅逐無能獨愧予。
西望長安不見家,駝裘幾折犯寒花。玉驄慣識西湖路,不覺歸鞍帶月華。
衰年懷抱向君開,春晚留連把酒杯。窗草霏霏含綠雨,林花片片落蒼苔。田園成趣聊堪適,故舊相逢能幾回。揮翰題橋空有志,白頭司馬愧無才。
千里移舟下濮陽,黃堂有叔鬢將霜。竹林風月留人易,椿府旨甘入夢長。亭上鳥聲喧客席,馬頭山色映詩囊。料知宦邸無馀物,帶得清風歸故鄉。
靈之留兮澹容與,云凝凝兮翳堂宇。瓊筵陳兮合簫鼓,列尊罍兮酌清酤。牲肥腯兮承雕俎,女巫進兮傞屢舞。誦神德兮歌頌舉,孰捐軀兮悟時主。齊英英兮惟孝女,繼茲今兮饗終古,靈醉飽兮民樂胥。
第八筵開在北亭,三宮豐燕已恩榮。諸行百戲都呈藝,樂局伶官叫點名。
我識陽華六十年,當時面目故依然。清泉白石都無恙,華發蒼顏只自憐。
長安躍馬主恩新,詞客今為執法臣。苕水共看初帶印,滄波由此罷垂綸。寬同漢室于廷尉,情似樊川杜舍人。何處公馀堪引眺,三江煙雨五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