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明李侍郎挽歌三首 其三
秋樹無黃鳥,蟬聲亦自哀。
素車新隴去,白馬舊賓來。
薤上朝陽露,池中歲刼灰。
短長何足較,嗣子有高才。
秋樹無黃鳥,蟬聲亦自哀。
素車新隴去,白馬舊賓來。
薤上朝陽露,池中歲刼灰。
短長何足較,嗣子有高才。
秋天的樹上不見黃鳥,蟬聲聽起來也滿是哀傷。載著靈柩的素車前往新墳,舊時賓客騎著白馬前來吊唁。薤葉上的露水如人生短暫,池中的劫灰象征世事無常。壽命長短不必計較,好在逝者的兒子有出眾才華。
黃鳥:鳥名,這里象征生機。
素車:指喪車。
新隴:新墳。
薤上朝陽露:薤葉上的露水,太陽一出就干,比喻人生短暫。
歲刼灰:劫灰,佛教語,指世界毀滅時的大火燒后的余灰,這里象征世事變遷。
嗣子:指逝者的兒子
此詩是為端明李侍郎的去世而作。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應是在李侍郎去世后不久。當時可能社會環境相對穩定,詩人出于對逝者的敬重和惋惜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端明李侍郎,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營造出哀傷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挽歌的創作風格和情感表達。
鹿走中原兩虎爭,滎陽圍解事堪驚。當時拔劍論功者,矢口何人說紀生。
極目云黃隴已秋,高低遙帶日光浮。兩岐預頌閭閻樂,百室曾消婦子憂。雊雉呼群風正暖,鳴鳩喚婦雨初收。窮檐待澤真如渴,誰決西江此地流。
平生自許歲寒操,醉日移來三十丁。底事此君亦移轉,連明風雨喚教醒。
池上殘荷盡,籬下黃花嫩。重陽還有幾多時,近、近、近。曾記舊年,那人索句,評香斗茗。望斷蕭郎信,懶去勻宮粉。蝦須簾外晚風生,陣、陣、陣。雙袖生寒,一燈明滅,博山香燼。
公來南越重,忠孝將門高。奕葉山河固,連枝節鉞勞。逢迎過錦里,剪拂及珠毛。公宴多風雅,縱橫奮彩毫。
俯仰無慚樂有馀,茫茫天地即吾廬。囊琴趙老常攜鶴,彈鋏馮驩非為魚。笑把塵纓臨水濯,醉攜椽筆傍崖書。鎮陽洵美猶吾土,滿眼江山畫不如。
玉顏啼淚濕胡沙,東望長安不見家。月滿穹廬愁似海,強將心事付琵琶。
華發金鈿相映清,仙闈綵服拜長生。蜀中自昔稱堯叟,洛下于今識彥明。向日萱花能媚晚,經冬桂樹獨含榮。霜叢滿院吟慈竹,并作緱笙引鳳聲。
靜中有業官成集,醉里無何老是鄉。丈室向來無一物,卻須天女與拈香。
褰帷方出郭,江上欲黃昏。卻望東原道,青山蔽縣門。蟬鳴月里樹,犬吠水邊村。何處分漁火,蘆花隱釣?。
驅馬三封下,還家值日西。林間尋路隘,露里入山迷。僮倦仍依樾,雞閒已上棲。暫來翻似客,鄰酒夜過攜。清和遷首序,岑寂此憑欄。澗雨虹前罷,林櫻鳥后殘。野姿連草向,天影入池寬。日暮嚴城阻,裴回惜據鞍。
湘皋日出楚煙消,綠玉參差罩碧綃。棲鳳一時驚夢起,滿林齊舞翠云翹。
滿天風雪一行人,賦別誰能有老親。怪得臨岐重惆悵,杏花開在隔年春。
東南藩翰控連城,參佐雄材出帝京。冰蘗一生留宦跡,湖山四面足風情。春風淮水新知己,喬木莆陽舊著名。人去不堪牢系馬,晴云流碧道雙旌。
空山夜雨鬼神愁,怪石層崖虎豹憂。鳥道不通車馬到,只供衲子羽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