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雜詩二十首 其七
項籍路由此,力豪聞拔山。
八千提楚卒,百二破秦關。
陔下圍歌合,江頭匹馬還。
卻思諸父老,相見亦何顏。
項籍路由此,力豪聞拔山。
八千提楚卒,百二破秦關。
陔下圍歌合,江頭匹馬還。
卻思諸父老,相見亦何顏。
項羽曾從此處路過,以力能拔山而聞名。他帶領八千楚國子弟兵,攻破了地勢險要的函谷關。垓下被圍四面楚歌響起,最后他單槍匹馬逃回烏江畔。此時再想起家鄉的父老鄉親,他又有何顏面去相見呢。
項籍:即項羽,名籍,字羽。
拔山:出自項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
八千:指項羽最初帶領八千江東子弟起兵反秦。
百二秦關:指函谷關,因地勢險要,二萬人可抵百萬,所以稱“百二”。
垓下:古地名,項羽在此被圍。
江頭:指烏江畔。
作者梅堯臣生活在北宋時期,當時社會相對穩定,但也面臨著一些內憂外患。他創作此詩可能是借項羽的故事,引發對歷史興衰、人生成敗的思考。
這首詩以項羽的生平經歷為線索,概括了他從起兵反秦到垓下失敗的過程。主旨在于借古諷今,引發人們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在文學史上,它展現了梅堯臣詩歌關注歷史、情感深沉的特點。
寂寞空階草亂生,
簟涼風動若為情。
不知獨坐閑多少,
看得蜘蛛結網成。
色白還應及雪衣,嘴紅毛綠語仍奇。
年年鎖在金籠里,何似隴山閑處飛。
東風漸急夕陽斜,
一樹夭桃數日花。
為惜紅芳今夜里,
不知和月落誰家。
紫艷紅苞價不同,匝街羅列起香風。
無言無語呈顏色,知落誰家池館中。
黯黯嚴城罷鼓鼙,
數聲相續出寒棲。
不嫌驚破紗窗夢,
卻怕為妖半夜啼。
事關休戚已成空,
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后,
又將憔悴見春風。
綠槐陰里一聲新,霧薄風輕力未勻。
莫道聞時總惆悵,有愁人有不愁人。
山頭烽火水邊營,
鬼哭人悲夜夜聲。
唯有碧天無一事,
日還西下月還明。
秋水蓮花三四枝,
我來慷慨步遲遲。
不決浮云斬邪佞,
直成龍去欲何為。
裊絲翹足傍澄瀾,
消盡年光佇思間。
若使見魚無羨意,
向人姿態更應閑。
近來靈鵲語何疏,獨憑欄干恨有殊。一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
水邊箕踞靜書空,欲解愁腸酒不濃。可惜青天好雷雹,只能驅趁懶蛟龍。
菊花村晚雁來天,共把離觴向水邊。
官滿便尋垂釣侶,
倘見吾鄉舊知己,為言憔悴過年年。
獨把一杯山館中,
每經時節恨飄蓬。
侵階草色連朝雨,
分明記得還家夢,
徐孺宅前湖水東。
冷酒一杯相勸頻,異鄉相遇轉相親。
落花風里數聲笛,思量費子真仙子,不作頭陀山下塵。
千形萬象竟還空,
映水藏山片復重。
無限旱苗枯欲盡,
悠悠閑處作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