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韻和楊直講九日有感
也持黃菊蕊,時望白衣人。
苜蓿從來厭,茱萸卻乍親。
護霜云不散,吹帽客何貧。
莫要悲搖落,秋花更勝春。
也持黃菊蕊,時望白衣人。
苜蓿從來厭,茱萸卻乍親。
護霜云不散,吹帽客何貧。
莫要悲搖落,秋花更勝春。
手中也拿著黃菊的花蕊,不時盼望送酒的白衣人到來。向來就討厭苜蓿這種粗食,卻剛剛開始親近茱萸。護霜的云一直不散,像孟嘉那樣落帽的貧士又是多么潦倒。不要為草木搖落而悲傷,秋天的花比春天的花更勝一籌。
黃菊蕊:菊花的花蕊,重陽節有賞菊、持菊的習俗。
白衣人:指送酒的人。據《宋書·陶潛傳》記載,陶淵明九月九日無酒,于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望見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歸。
苜蓿:一種牧草,也可食用,此處指粗劣的食物。
茱萸:一種植物,古人重陽節有佩茱萸的習俗。
吹帽客:指孟嘉。《晉書·孟嘉傳》記載,孟嘉為桓溫參軍,九月九日游龍山,風吹孟嘉帽落而不覺。
搖落:指草木凋零。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在重陽節時,詩人生活較為清苦,看到周圍的節日景象,觸景生情而作。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平穩或動蕩的時期,詩人借詩抒發個人的感慨和心境。
這首詩以重陽節為背景,展現了詩人清苦的生活和豁達的情懷。其用典自然,對比鮮明,以秋花勝春的觀點體現出獨特的審美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在同類重陽題材詩作中別具一格。
曾憶西湖雙泛棹,水光山色同妍。詩情畫意萬千千。愧無佳句就,辜負艷陽天。那種耐人尋味處,攬衣促膝相牽。戲猜迷韻教他拈。個中人領得,此境不能傳。
萬古郁蔥蘢,何人種此松。蒼濤聲一片,圓蓋影千重。鶴骨擎丹壁,虬枝秀碧峰。只愁春今節,雷雨化為龍。
游子樂游復長嘆,臨深坐歌白石爛。石泉漠漠常東流,我今胡為坐泉頭。渚花冥冥野陰薄,溪日杲杲蒼云愁。君不見古來爭戰地,山寒雪暮風颼颼。美人被服貂襜褕,春日游行春水曲。綠蘿無煙山雪暝,扣石長歌嘆幽獨。撥刺紅鱗錦湍游,我欲釣之且復休。金盤玉箸在何許,為爾臨淵淚如雨。
歸去蹉跎歲月深,羈愁無奈故鄉心。人生畢竟俱懷土,莊舄當時自越吟。
灺蓮欲墜紅欹側。桐陰吹下輕碧。疏疏微雨后,似洗出、新秋顏色。年年觸忤吟腰瘦,白苧涼、還自憐惜。夜靜人更寂。早有個、蟲兒催織。
晴天吐彩散英英,佳氣光輝照赤城。曉起忽隨孤鶩去,晚來仍逐片云行。燁如蜀錦榮還燦,皎若爐丹色更明。欲起高樓頻眺望,悠然餐罷可長生。
廬峰三萬丈,鳥道度嶙峋。宿雨留前躅,清風絕后塵。誰憐石樓客,同是玉階人。謝屐須乘興,千年草木春。
塘上鉦聲隔嶺聞,黔山積翠楚山分。馬頭倒掛千巖月,虎落斜穿萬樹云。九驛蠻煙丞相壘,五溪銅柱伏波軍。丈夫莫取黃金印,愧煞當年臥少文。
楊子江心,波濤鼎沸。一葦可航,如履平地。蓋亦暫時之游戲,豈足以盡此老十萬里西來之本意。
凌云綵筆正翩翩,萬里神交二十年。鄰壁借光憐夜織,洪河竊潤到原田。馮驩何事未焚券,程尉于今不值錢。來暮莫言相見晚,白頭披霧睹青天。
江東蔗竿長丈二,中間可啖兩頭棄。少年往矣老不濟,四十五十無多歲。
朔南萬里使車馳,忽得山陰虎節歸。華省班聯青瑣貴,故鄉心逐白云飛。江風雙槳催紅旆,海日層樓倚翠微。郡事逍遙吟醉里,老年行樂更光輝。
篷底別饒清課韻,人間無此安便。輸君斯意劇纏綿。雙雙人喚出,疑是小神仙。令我生生生羨煞,展圖一笑嫣然。湖山與爾倘前緣。將詩來獻佛,參透有情禪。
石檻山前結駟游,故鄉霞錦遍林丘。祇今東府空遺廟,露立唐碑老樹秋。
皎皎流輝燦玉英,九天繁露似凝成。方疑趙璧明還潔,若比驪珠色更清。隋苑瓊花無瑩彩,唐宮玉蕊少光明。化工若使應長在,宛洛芳春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