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通追賦洛中雜題和嘗歷覽者六章 大字寺
庭中兩大樹,池上千竿竹。
竹有紅淚班,樹無眾鳥宿。
昔日白傅歸,愛吟裴令續。
間流水西園,翻然入他族。
庭中兩大樹,池上千竿竹。
竹有紅淚班,樹無眾鳥宿。
昔日白傅歸,愛吟裴令續。
間流水西園,翻然入他族。
庭院中有兩棵大樹,池塘邊有上千竿竹子。竹子上有像湘妃紅淚般的斑紋,大樹上卻沒有眾鳥棲息。昔日白居易歸來,喜愛吟詩,裴度也接著唱和。西園中流水潺潺,轉眼間這園子就換了主人。
白傅:指白居易,他曾官至太子少傅。
裴令:指裴度,曾任中書令。
紅淚班:傳說舜帝南巡,死于蒼梧,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痛哭,淚水灑在竹子上,形成斑紋,稱斑竹,也叫湘妃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游覽大字寺,看到這里曾經的繁華不再,聯想到歷史上白居易、裴度等人在此的活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時光流轉、人事變遷。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意象營造氛圍。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
鉤簾危坐思悠悠,疏雨知人特地收。
明月清風孤館夜,寒砧短笛異鄉秋。
我生志氣誰相許,何日身心得自由。
極目長天山隔斷,吾家不見白云浮。
古寺鄰曹崇,怪石羅庭戶。
奇礓漫難名,鬰林不知數。
集虛竦蒼桂,左紐真獨步。
兩詩照丹壁,好在支與許。
卻坐留芳軒,松竹發佳趣。
山行未覺疲,更問勞勞路。
南州地氣真火維,午暑勢若遭蒸炊。
風亭水榭不救暍,如何泛役沖炎曦。
四年遵路俱六月,叩門急義非君誰。
小蓬暑行分不免,著書暫卷春秋帷。
借船屢枉逸少字,質錢敢以班史辭。
一麾尚與數人共,西江得水知何時。
況復外事繼嬰擾,主孟頻歌烹伏雌。
天其或者降大任,必先空乏其儲貲。
老人索居寓澤國,蛙黽同處時迎毉。
麥曲芎?兩未效,政須健論扶衰疲。
君今舍我那遽反,落寞何用伸吾眉。
大恐尺一亟招選,徑從儳道趨天墀。
老人百念冷,看山獨不足。
未能尋地肺,聊復訪天目。
路出古浮山,木杪飛華屋。
松迷突兀殿,云鎻窈窕谷。
高閣藏復道,朱欄穿屈曲。
羲和隱昆侖,借此休騶仆。
小摘園中蔬,充我屬饜腹。
緬懷峨豸翁,草廬親卜筑。
意恃金匕藥,終亦戢一木。
不如學無生,妙諦祖身毒。
江南一紙書,沉憂割中懷。
嗟予足憂患,生世苦不諧。
匆匆子行色,適與遠訃偕。
破涕彊出祖,尊酒不及排。
還歸坐講肄,寒筿搖空齋。
推門誤相從,忽驚形影乖。
誰云阻一舍,目斷真天涯。
念子早自力,清明播朋儕。
觸熱赴夷路,跨馬腳不鞋。
自言取鄉送,通顯資其階。
臨別何以贈,手板裁香楷。
學省當年假佩紳,誰知家世有功臣。
朝班長憶傾鹓鷺,海角俱欣識鳯麟。
坐撫斯民雖有道,細看此境本無塵。
自憐老馬猶迷路,邂逅何妨一問津。
禪林古有一宿覺,講席嘗聞一遍照。
凡馬十駕及駿骨,況子秀穎顏齒少。
星洲巖壑鎖煙云,千柱浮空覺王廟。
似聞焠掌作書淫,乍或橫肱究心要。
明窗凈幾學參玄,二涂一得可前料。
香浮牛首禮圓光,唄似魚山勝長嘯。
聞熏大士豈忘言,機鋒嘿贊潮音妙。
孤嶼何時別,雙溪累月留。
父兄安契闊,庠序得優游。
宿霧散初日,春風乘去舟。
好看清汴水,渺渺帶伊流。
當年抱疾題新句,老歲支離已可嗟。
官學半生渾似夢,塵埃兩眼漸生花。
相從杖屨非無意,歸去田園亦有涯。
袛許刀圭振疲苶,與公白首醉流霞。
年年燕喜倍光榮,蘭玉稱觴滿相庭。
信宿尚余元夜月,上臺卻是老人星。
包荒度量侔河岳,蓋世功名在典刑。
一語堪為我公壽,圣賢相與合千齡。
井邑遺孤壘,漁樵尚幾家。
洪河散陵谷,古冢入桑麻。
燕子初經節,蜂兒幾報衙。
此身天地內,隨處是生涯。
鏡中雙鬂未全華,退隱林泉意緒嘉。
春圃帶煙鋤徑草,夜燈和雨看簷花。
神能自衛同干越,老更知涂似渥洼。
文注五河初不竭,從來惟屬士衡家。
才名自昔等三張,閱駿無人似九方。
金谷園中辭綺席,水晶宮里奏清商。
割雞正好師言偃,歌鳯多應笑楚狂。
未信江湖留得住,凌云頭角老昂藏。
詩書歷歷教鄉鄰,甘旨熙熙八十春。
盡道先生真孝子,故知賢行屬夫人。
穗帷一訣三年后,柏垅孤墳數尺新。
翦彩種萱今已矣,多應處處有遺塵。
家貧困百須,祿廩不時給。
接淅不漬糠,孤斟但飲濕。
長者車轍至,園蔬親掇拾。
主禮不如意,八九更論十。
牛心餉會稽,豬肝售安邑。
茲事固幺麼,力亦不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