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孫端叟蠶具十五首 織婦
織婦手不停,心與日月速。
常憂里胥來,不待雞黍熟。
但言督縣官,立要斷機軸。
誰知公侯家,賜帛堆滿屋。
織婦手不停,心與日月速。
常憂里胥來,不待雞黍熟。
但言督縣官,立要斷機軸。
誰知公侯家,賜帛堆滿屋。
織布的婦女雙手一刻不停,心里只覺得日月過得飛快。常常擔心差役前來,等不到雞肉和黃米飯煮熟。差役只說奉縣官的命令,立刻就要拿走織機上的織物。誰能想到公侯的家里,賞賜的絲綢堆滿了屋子。
里胥:古代鄉里小吏。
雞黍:指待客的飯菜。
督:督促,這里指傳達縣官的命令。
斷機軸:拿走織機上的織物。
該詩創作于宋代,當時社會存在著嚴重的貧富差距和官府對百姓的剝削。詩人目睹了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通過此詩表達對社會不公的批判。
這首詩主旨是揭露社會的貧富不均和官府對百姓的壓榨。其突出特點是對比鮮明,以質樸的語言反映深刻的社會問題,在文學史上具有一定的現實批判意義。
利觜由來得擅場,盡遷豪富入咸陽。
屬車夜出迷云雨,峻令朝行劇虎狼。
前殿建旗凌紫極,東門立石見扶桑。
從臣嘉頌徒虛美,不柰盧生讖國亡。
千足比侯封,矜矜莫可窮。
觸藩難進退,荷箠易西東。
鄭伯牽降辱,初平叱化功。
律和當薦瑞,愿牧上林中。
浩然巾杖立秋鐘,院舍門門細徑通。
柏子有芽生塔地,鶴毛無響墮廊風。
閑棲已合稱高士,清論除非對遠公。
不厭浮塵擬何了,片心難舍此緣中。
嶺外歸來者,曾為外計臣。
無功能報國,抱疾亦憂民。
乞雨祈諸廟,焚香禱眾真。
精誠達天地,霶霈果均勻。
柴門鮮人事,氛垢頗相忘。
愛彼林間靜,復茲池上涼。
托心時散帙,遲客復攜觴。
況有陶籬趣,歸禽語夕陽。
弭蓋入衡宇,相看情獨深。
蕭疏秋樹色,老大故人心。
佳話頻移晷,清飆幾拂襟。
寥然長卿壁,題此比兼金。
勢參吳楚分,作鎮向同安。地勝塵寰隔,天深洞府寬。
位將衡岳敵,根與霍山盤。塵見千年白,霞生萬仞丹。
崖秋爭峭拔,峰霽間巑岏。日轉香爐煖,風生玉照寒。
石棲平郡堞,天柱倚云端。絕頂人游少,高空鳥度難。
風雷生別壑,星斗繞層巒。寒暑巖間異,方隅嶺際觀。
為霖同海內,倒影壓平阡。砂印猿蹤跡,池飄鶴羽翰。
煙蘿交密蔭,瀑布落飛端。磴道莓苔滑,松根霹靂干。
石奇疑虎伏,湫險認龍蟠。勝好當春賞,幽宜帶雪看。
氣蒸茶蕊嫩,香老菊花殘。青擢凌霄干,紅垂受露蘭。
禪鄰祖師塔,仙接左慈壇。幾客歌維岳,何人詠考槃。
元宗曾立廟,武帝亦鳴鸞。圣代從何極,靈祠輯未闌。
青詞馳長吏,法服降中官。千古圖經里,高名定不刊。
猿鳥清絕,林蘿擁翠微。
步穿僧徑出,肩搭道衣歸。
水墅香菰熟,煙崖早筍肥。
功名無一點,何要更忘機。
海涌起平田,禪扉古木間。
出城先見塔,入寺始登山。
堂靜參徒散,巢喧乳鶴還。
祖龍求寶劍,曾此鑿孱顏。
不逐蒲輪至,惟尋蕙帳還。
冥鴻思物外,遼鶴別人間。
心與冠纓遠,身將日月閑。
放歸銜帝澤,賜對仰天顏。
逸躅凌風馭,高文炳象環。
瓊臺刻宸藻,千古耀名山。
搖搖繁實弄秋光,曾伴青椑薦武皇。
玄圃云腴滋紺質,上林風馭獵清香。
尋芳尚憶瓊為樹,蠲渴因知玉有漿。
多少好枝誰最見,冒霜頰丹倚隣墻。
云門十里長,殿塔明朝陽。
半夜風雨至,滿山松桂香。
清猿嘯遠壑,好鳥鳴虛廊。
塵土斯可濯,胡為語滄浪。
黃山勝地煙霞明,朱砂泉暖肌膚醒。
鳥聲不斷山不壞,今人古人徒營營。
暫來誰更辭磽確,抖擻塵纓聊澣濯。
靈泉去病功績深,無人復創為高閣。
寶氣媚長潯,明光法大陰。
探龍殊九品,剖蚌盡千金。
漢女飛升跡,鮫人感泣心。
任輕從彈雀,魚目莫相侵。
酒酣無復耿離腸,一路之官盡水鄉。
公廨寒生對廬阜,客帆風定泊潯陽。
波涵洲渚初收潦,露浥蒹葭未作霜。
到日何人先刺謁,二林開士在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