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孫端叟蠶具十五首 繰盎
朝漬一盎繭,繰就幾絢絲。
絲成繭已盡,盎亦誰復持。
道上有墮甑,車傍有鴟夷。
二物且莫笑,顧借各因時。
朝漬一盎繭,繰就幾絢絲。
絲成繭已盡,盎亦誰復持。
道上有墮甑,車傍有鴟夷。
二物且莫笑,顧借各因時。
早晨浸泡了一盎蠶繭,繅出了幾束絲。絲繅成了蠶繭也沒了,那盎又有誰會再去拿呢。道路上有摔破的甑,車子旁邊有盛酒的鴟夷。這兩樣東西先別嘲笑,它們都是因時而被人所重視。
繰(sāo)盎:繅絲用的盆。
絢:束。
墮甑(zèng):指打破的甑。甑是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
鴟(chī)夷:皮制的口袋,用來盛酒。
該詩是梅堯臣《和孫端叟蠶具十五首》組詩中的一首。梅堯臣生活在北宋時期,當時農業和手工業有一定發展,他關注民生,這組詩圍繞蠶具創作,反映了當時的蠶桑生產活動,此詩應是在觀察蠶桑生產過程中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借繅絲之事和墮甑、鴟夷的例子,揭示事物價值隨時間而變的道理。其特點是從生活小事入手,蘊含哲理。在文學史上體現了梅堯臣關注現實、以小見大的創作風格。
十載寓都城,人傳善相名。
一言知禍福,相識盡公卿。
洪井舊鄉路,紫衣歸計榮。
塵緣應漸了,何日悟無生。
萬山臨漢江,杰立與峴偶。
杜公破三吳,磊落叔子后。
當年愛山意,無乃求自附。
自比誠不慙,山水亦奇秀。
羊公茍有知,當為頷其首。
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
剖符宣政化,持橐輟才流。
暫出論思列,遙分旰昃憂。
循良勤撫俗,來暮聽歌謳。
幽居久不樂,心死如濕灰。聞言山有池,仙客曾流杯。
披衫向西坐,欲望無崇臺。何當命游宴,盡聚不羈才。
顧恐狹隘地,未足開吾懷。仰手??河漢,決向天南來。
移舟復轉岳,壅遏成環回。橫持北斗柄,量盡酒星醅。
箕踞接下流,一歃空千罍。八風助吟倡,萬怪供嘲諧。
醉來散發臥,蠅聲視霆雷。冷笑勢利子,茫茫塵土堆。
百尺譙門戍萬兵,黃昏初動畫龍聲。
銅鉦猶是閩王點,銀秤才懸漢守更。
四面僧夸金作界,半年人看玉為城。
官程稍近千余里,不到儂家向此行。
年少文能老,新曾射策來。
從橫傳古學,慷慨濟時才。
黃綬官徒爾,青云志在哉。
他年歸會課,遲子出塵埃。
流欲好仙方學道,至人樂道自成仙。
飛升若也由貪欲,紫府還應用詐權。
塵里笙歌千古夢,洞中星斗幾家天。
無心便是歸真日,姹女河車總謾傳。
奇峰如繖見遙青,玉笥山頭地有靈。
三徑荒涼丞相隠,一篇清絕放夫銘。
孤標竦處天門近,直影圓時日御停。
誰躡巖梯訪遺跡,遠孫高謝在鴻冥。
曉入麻姑瑞氣浮,羽人重喜故人游。
鶴從仙仗歸丹穴,藥種靈苗滿舊洲。
喬木老含春色澹,夜溪寒帶月光流。
登臨已覺凡塵少,何必區區慕虎邱。
筑室新成日觀前,亂云重疊稱高眠。
人逢捫虱驚旁若,眾望乘駒詠賁然。
名理靜談誰捉麈,古書閑校自磨鉛。
行聞天子東巡狩,羽葆親臨此禮賢。
傾蓋相知分不同,遠憑郵置枉緘封。
題評祗益煩更品,刻畫何曾補陋容。
彩服侍行君得意,朱轓假守我勞悰。
論文未遂西齋約,早晚重親太華鋒。
仲尼為群婢,一走十四年。
荀卿老不出,五十干諸田。
顧彼二夫子,豈其陷狂顛。
出處固無定,不失稱圣賢。
彼亦誠自信,誰能恤多言。
長林派出下邳先,移入閩邦遠更延。
忠孝有聲天地老,古今無數子孫賢。
故家喬木盤根大,新出猗蘭奕葉鮮。
上下相承同紀載,三千年后萬千年。
江南盡是山水地,君子固求仁知名。
可憐塵土不到眼,只有云泉相伴清。
人間擾擾知何在,日暮悠悠空鬭行。
明月一欄風一枕,醉鄉猶可過浮生。
天孫何許是來時,月意愔愔露氣微。
可道星河難得過,自緣烏鵲合高飛。
秋宵已勝春宵短,今會還如古會稀。
早晚望夫能化石,盡分人世作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