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韻奉和永叔感興五首 其二
既負天下望,必憂天下責。
每聞諫諍辭,苦意多矯激。
心存義勇赤,氣與虹霓白。
所論言必從,豈若水投石。
陰邪日已銷,事理頗已得。
莫將經濟術,抑鬰向胸臆。
既負天下望,必憂天下責。
每聞諫諍辭,苦意多矯激。
心存義勇赤,氣與虹霓白。
所論言必從,豈若水投石。
陰邪日已銷,事理頗已得。
莫將經濟術,抑鬰向胸臆。
既然背負著天下人的期望,就必然要憂慮天下的責任。每次聽到諫諍的言辭,那懇切之意大多激烈。內心懷著義勇的赤誠,氣概如同虹霓般潔白。所論述的話君主必定聽從,哪會像水投到石頭上沒有回應。奸邪的勢力日漸消散,事理也大多能被掌握。不要把經世濟民的才術,壓抑在自己的胸臆之中。
負:背負。
諫諍辭:臣子向君主提出批評、建議的言辭。
矯激:激烈。
虹霓白:形容氣概像虹霓一樣高潔。
水投石:水投到石頭上,比喻沒有回應。
經濟術:經世濟民的才術。
抑鬰:壓抑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歐陽修等文人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中積極諫言,針砭時弊。作者可能是看到他們的諫諍行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來表達對他們的贊賞與鼓勵。
這首詩主旨是鼓勵諫臣施展才華,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表達直接。它反映了當時文人積極參與政治、憂國憂民的情懷,在展現文人精神風貌方面有一定價值。
行李千金贈,衣冠八尺身。
飛騰知有策,意度不無神。
班秩兼通貴,公侯出異人。
玄成負文彩,世業豈沈淪。
生意甘衰白,天涯正寂寥。
忽聞哀痛詔,又下圣明朝。
羽翼懷商老,文思憶帝堯。
叨逢罪己日,霑灑望青霄。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征西車馬羽書遲。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奇兵不在眾,萬馬救中原。
談笑無河北,心肝奉至尊。
孤云隨殺氣,飛鳥避轅門。
竟日留歡樂,城池未覺喧。
斷續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若無青嶂月,愁殺白頭人。
魍魎移深樹,蝦蟆動半輪。
故園當北斗,直指照西秦。
身許麒膦畫,年衰鴛鷺群。
大江秋易盛,空峽夜多聞。
徑隱千重石,帆留一片云。
兒童解蠻語,不必作參軍。
賸水滄江破,殘山碣石開。
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
銀甲彈箏用,金魚換酒來。
興移無灑埽,隨意坐莓苔。
汗馬收宮闕,春城鏟賊壕。
賞應歌杕杜,歸及薦櫻桃。
雜虜橫戈數,功臣甲第高。
萬方頻送喜,無乃圣躬勞。
自古求忠孝,名家信有之。吾賢富才術,此道未磷緇。
玉府標孤映,霜蹄去不疑。激揚音韻徹,籍甚眾多推。
潘陸應同調,孫吳亦異時。北辰征事業,南紀赴恩私。
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熏風行應律,湛露即歌詩。
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尊前江漢闊,后會且深期。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汩羅。
并照巫山出,新窺楚水清。
羈棲愁里見,二十四回明。
必驗升沈體,如知進退情。
不違銀漢落,亦伴玉繩橫。
轉驚波作怒,即恐岸隨流。
賴有杯中物,還同海上鷗。
關心小剡縣,傍眼見揚州。
為接情人飲,朝來減半愁。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圣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照朝班。
風磴吹陰雪,云門吼瀑泉。
酒醒思臥簟,衣冷欲裝綿。
野老來看客,河魚不取錢。
只疑淳樸處,自有一山川。
臥病巴東久,今年強作歸。
故人猶遠謫,茲日倍多違。
接宴身兼杖,聽歌淚滿衣。
諸公不相棄,擁別惜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