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馬氏永寧閣和朱漕元順分韻
佛宮昔誰營,猶挾蓋世氣。應慚割據丑,稍識苦空味。
重簷隠白日,隆棟涌金地。耽耽壁間像,尚可將千騎。
鄉來歌舞處,荒棘擁城雉。惟此悲愿成,歷劫更興起。
橫撞鐘萬石,妙響警昏醉。憶當風雪辰,茲事實經始。
老僧喜成就,膜拜顙有泚。喚客饌伊蒲,齋房頗深邃。
空巖才跬步,不往獨何謂。徑攜雙竹杖,腳力勇難制。
繡衣兩使者,風誼我所畏。相逢瘴海上,此樂豈天惠。
山林與心會,風月可回施。聊乘簿書隙,拚此一日費。
摩挲水邊石,勝處欲專美。不用濡漆書,公詩即行記。
佛宮昔誰營,猶挾蓋世氣。應慚割據丑,稍識苦空味。
重簷隠白日,隆棟涌金地。耽耽壁間像,尚可將千騎。
鄉來歌舞處,荒棘擁城雉。惟此悲愿成,歷劫更興起。
橫撞鐘萬石,妙響警昏醉。憶當風雪辰,茲事實經始。
老僧喜成就,膜拜顙有泚。喚客饌伊蒲,齋房頗深邃。
空巖才跬步,不往獨何謂。徑攜雙竹杖,腳力勇難制。
繡衣兩使者,風誼我所畏。相逢瘴海上,此樂豈天惠。
山林與心會,風月可回施。聊乘簿書隙,拚此一日費。
摩挲水邊石,勝處欲專美。不用濡漆書,公詩即行記。
這座佛宮過去是誰營造的,還帶著蓋世的氣勢。它應會羞于與割據的丑惡之徒為伍,漸漸領悟到了苦空的佛理。重重屋檐遮蔽了白日,高大的棟梁如涌出的金地。壁間威嚴的佛像,仿佛還能統領千軍。往昔歌舞的地方,如今荒草叢生圍繞著城垛。唯有這悲愿得以成就,歷經劫難又重新興起。撞響萬石重的大鐘,美妙的聲響警醒著昏醉之人。回憶起風雪之時,這佛宮之事開始動工。老僧為其建成而歡喜,膜拜時額頭冒汗。招呼客人享用素食,齋房十分幽深。離那空巖僅一步之遙,不去的話又為何呢。我徑直攜著雙竹杖,腳力充沛難以抑制。兩位身著繡衣的使者,他們的風義令我敬畏。在這瘴氣彌漫的海邊相逢,這樣的樂趣難道不是上天的恩賜嗎。山林與我的心意相契合,風月也可任我賞玩。姑且趁著處理公文的間隙,花費這一天的時間。撫摸著水邊的石頭,這勝景我想獨占其美。不用蘸漆書寫,您的詩就是這一行的記錄。
營:營造,建造。
挾:帶有。
苦空味:佛教用語,指對人生苦難和空幻的領悟。
隠:同“隱”,遮蔽。
隆棟:高大的棟梁。
金地:佛教中稱佛地為金地。
耽耽:形容威嚴注視的樣子。
將:率領。
鄉來:往昔,過去。
城雉:城墻上的矮墻,即城垛。
悲愿:佛教語,指慈悲的誓愿。
歷劫:經歷種種災難。
萬石:形容鐘非常重。
膜拜:合掌加額,長跪而拜,表示極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禮方式。
顙有泚:額頭冒汗。
饌伊蒲:指提供素食。伊蒲,即伊蒲饌,指佛家的素食。
跬步:半步,這里形容距離很近。
繡衣使者:指朝廷派到各地執行特殊使命的官員。
風誼:風義,指人的品格和情誼。
瘴海:指南方有瘴氣的海域或地區。
回施:指賞玩。
簿書隙:處理公文的間隙。
摩挲:用手撫摸。
濡漆書:蘸漆書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相逢瘴海上”推測,可能是詩人在南方有瘴氣的地區任職或游歷期間所作。當時可能當地社會經歷了一些變遷,佛宮歷經劫難后重新興起,詩人與友人在處理公務之余游覽佛宮,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圍繞佛宮的興衰變遷以及詩人與友人的游覽經歷展開。其突出特點是將歷史感慨、宗教情懷與個人情感巧妙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和對自然人文景觀的細膩描繪。
鏡潭弄秋月,始知秋興長。 金龜能換酒,客鬢不嫌霜。
吳興僧晝,字皎然,工律詩。嘗詣韋蘇州,恐詩體不合,乃于舟中抒思,作古體計十數篇為贄。韋公全不稱賞,晝極失望。明日寫其舊制獻之,韋公吟諷,大加嘆詠,因語晝云:“師幾失聲名,何不但以所工見投,而猥希老夫之意?人各有所得,非卒能致。”晝大伏其鑒別之精。
驛路西風冷繡鞍,離情秋色相關。鴻雁啼寒,楓林染淚,攛斷旅情無限。 【風入松】丈夫雙淚不輕彈,都付酒杯間。蘇臺景物非虛誕,年前倚棹曾看。 野水鷗邊蕭寺,亂云馬首吳山。 【新水令】君行那與利名干?縱疏狂柳羈花絆。何曾畏,道途難?往日今番, 江海上浪游慣。 【喬牌兒】劍橫腰秋水寒,袍奪目曉霞燦。虹霓膽氣沖霄漢,笑談間人見罕。 【離亭宴煞】束裝預喜蒼頭辦,分襟無奈驪駒趲。容易去何時重返?見月客 窗思。問程村店宿,阻雨山家飯。傳情字莫違,買醉金宜散。千古事毋勞吊挽。 闔閭墓野花埋,館娃宮淡煙晚。
白鶴山邊秋復春,張文宅畔少風塵。 欲驅五馬尋真隱,誰是當初入竹人。
一派遠光澄碧月,萬株聳翠獵金飆。 陶仙謾學長生術,暑往寒來更寂寥。
小年選入蕊珠宮,紫閣玲瓏十二重。 日侍上真修法事,水晶盤捧玉芙蓉。
院幽庵更小,嘉遁稱名尊。 展榻殊無地,看山別有門。 潮來供菜圃,云過隔城村。 了畢如來藏,任他風動搖。
愁。底事依人不去休。難拋卻,心上與眉頭。
也知隨俗調歸策,卻憶當年重出關。 豈是長居戶限上,可能無意馬蹄間。 中原百甓知誰運,今日分陰敢自閒。 倘有寸功裨社稷,歸來恰好試衣斑。
人無百年人,剛作千年調。待把門關鐵鑄,鬼見失笑。多愁早老。惹盡閑煩惱。我醒也,枉勞心,謾計較。 粗衣淡飯,贏取暖和飽。住個宅兒,只要不大不小。常教潔凈,不種閑花草。據見定、樂平生,便是神仙了。
不見甕天人,但見石上字。 誰能負甕去,奪我寥天思。 甕破奚有余,甕在奚不足。 吟作甕天辭,摩挲石苔綠。
點點行人趁落暉。搖搖煙艇出漁扉。一路水香流不斷。零亂。春潮綠浸野薔薇。南去北來愁幾許,登臨懷古欲沾衣。試問越王歌舞地。佳麗。只今惟有鷓鴣啼。
輕寒漸退東風暖。漫把湘簾捲。眼前萱草不忘憂。偏是一絲楊柳、一絲愁。
年年對景增凄切。恨共丁香結。不如掩了碧窗紗。一任淡煙微雨、送韶華。
客槎無路到天津,五斗依然不救貧。 斂版進趨慚大吏,打門呼索愧窮民。 酒邊拓落尋真趣,詩里平章作好春。 自笑小才還小用,姓名安得上麒麟。
粗官到眼惟朱墨,個里清虛卻可人。 曉徑忽聞花信早,晚窗時對月痕新。 客來但怪階庭寂,晝永偏於枕簟親。 莫莫只求閒里過,抗顏何苦拜車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