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張欽州
張家承平四姓侯,門前列戟金成丘。
南來清貧家立壁,但有萬卷書滿樓。
云山極觀半空寫,下有花竹秀而野。
閉門讀易已三年,樂天知命忘華顛。
我行湘中識此老,難兄莫年更枯槁。
從來戚畹須表勸,會聽鳴珂趁朝早。
衡陽小隠雖深幽,去天尺五君無留。
貂蟬兜鍪何足道,君必不為猿鶴羞。
張家承平四姓侯,門前列戟金成丘。
南來清貧家立壁,但有萬卷書滿樓。
云山極觀半空寫,下有花竹秀而野。
閉門讀易已三年,樂天知命忘華顛。
我行湘中識此老,難兄莫年更枯槁。
從來戚畹須表勸,會聽鳴珂趁朝早。
衡陽小隠雖深幽,去天尺五君無留。
貂蟬兜鍪何足道,君必不為猿鶴羞。
張家在太平時期是四姓侯之一,門前排列著戟,財富堆積如山。南來后家境清貧,家中徒有四壁,只有萬卷書堆滿了樓閣。云山的壯麗景觀在半空如畫卷般展開,下面有花竹秀麗而自然。閉門研讀《易經》已經三年,樂天知命,不在意頭發花白。我在湘中結識了這位老者,他的兄長到晚年更加憔悴。向來外戚應當受到表彰勸勉,不久會聽到您佩玉上朝的聲音。衡陽的小隱居處雖然幽深,離朝廷很近您不要久留。貂蟬冠和兜鍪哪里值得一提,您一定不會讓猿鶴為您蒙羞。
承平:太平。
四姓侯:泛指世家大族。
列戟:唐代制度,官階三品以上可于私門列戟,后泛指顯貴之家。
金成丘:形容財富很多。
立壁:形容家中貧窮,一無所有。
讀易:指研讀《易經》。
華顛:指頭發花白。
戚畹:指外戚。
鳴珂:顯貴者所乘的馬以玉為飾,行則作響,因名。
去天尺五:指離宮廷近。
貂蟬兜鍪:貂蟬是漢代侍從官員帽上的裝飾物,兜鍪是頭盔,這里泛指官職。
猿鶴羞:用“猿鶴沙蟲”典故,指隱居者為出仕者感到羞愧。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推測詩人在湘中結識張欽州后,了解到他的身世和現狀。張欽州雖出身世家大族,但家道中落,卻能安貧樂道、潛心學問。詩人出于對他的贊賞和勸勉,寫下此詩,希望他能出仕為朝廷效力。
這首詩主旨是勸勉張欽州出仕。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對比展現人物品質,運用典故增添文化內涵。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相互勸勉、鼓勵出仕的一種風氣。
叢林幽寂枕江隈,煙雨濛濛晝不開。過客不知蘭若處,但聞鐘磬數聲來。
丹青且復繪新圖,飛兔猶存玉貌無。豈有人驚非好女,絕愁天使作仙夫。心傷蠆發西歸少,淚灑龍髯北望孤。異日長康能想像,云臺亦畫一狂奴。
子猷愛此君,不能一傳神。誰為傳神者,峭茜得其真。前有文湖州,后有王舍人。沈翁天機活,不借丹青色。盡吸淇澳秋,縮入文園墨。披梢鳳尾振,寫籜龍鱗坼。興來兩三枝,勢若一萬尺。翁乘葛溪杖,轉叩湘君宅。零落吉光裘,片羽千金直。幸有鳳沼兒,摹之于樂石。石能使竹壽,竹能救石頑。遂令風云氣,長留天地間。羹墻莫深慕,徒益淚痕斑。
空中不省是何音,人在煙波指在琴。月白風清能幾夜,云閑水止若為心。雙鳧落處興非淺,只手拈時醉莫任。浦子城邊遺一老,萬花叢里坐春深。
孤舟夜行秋水廣,秋風滿帆不搖槳?;奶锛偶艧o人聲,水邊跳魚翻水響。河邊守罾茅作屋,罾頭月明人夜宿。船中客覺天未明,誰家鞭牛登隴聲。秋野蒼蒼秋日黃,黃蒿滿田蒼耳長。草蟲咿咿鳴復咽,一秋雨多水滿轍。渡頭鳴舂村徑斜,悠悠小蝶飛豆花。逃屋無人草滿家,累累秋蔓懸寒瓜。
登山沖碎鐵山云,鐵笛飛聲下界聞。十數衲衣山趾立,語言猶是羲皇民。
臨高臺。望天衢。飄然輕舉陵太虛。攜列子。超帝鄉。云衣雨帶乘風翔。肅龍駕。會瑤臺。清暉浮景溢蓬萊。濟西海。濯湖盤。佇立云岳結幽蘭。馳迅風。游炎州。愿言桑梓思舊游。傾霄蓋。靡電旌。降彼天途頹窈冥。辭仙族。歸人群。懷忠抱義奉明君。任窮達。隨所遭。何為遠想令心勞。
楊柳青青溝水流,鶯兒調舌弄嬌柔。桃花記得題詩客,斜倚春風笑不休。
酒到橫波嬌滿。和香噴面。攀花落雨祝東風,誚不借、周郎便。背立腰肢挪捻。更須回盼。多生不作好因緣,甚只向、尊前見。
荒岡斷復連,風葉散還集。霜落秋澗清,煙橫晚岫碧。
春雷殷巖際,幽草齊發生。我種南窗竹,戢戢已抽萌。坐獲幽林賞,端居無俗情。
朝聞寒雀喧,薄暮亦來歸。鳴啄自無患,叢竹欣相依。涼風吹衡宇,明月照素帷。寄傲此窗下,太息往事非。今茲已息交,門外車馬稀。慰我閑居夕,歲寒良不違。
城頭云向南飛遠,城下車從北發遲。日暮紅塵千里隔,曉星寒雨不勝思。
紅紫爭春觸處開,九衢終日犢車雷。閒情欲被春將去,鳥喚花驚只么回。
飛云樓外接飛樓,長夏陰陰古木幽。依檻靜觀山鶴舞,撩人誰管乳鶯愁。細看砌草垂書帶,權借山花作酒籌。自笑臨池非渭水,太公那肯下魚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