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龕
熊羆哮我東,虎豹號我西。
我后鬼長嘯,我前狨又啼。
天寒昏無日,山遠道路迷。
驅車石龕下,仲冬見虹霓。
伐竹者誰子,悲歌上云梯。
為官采美箭,五歲供梁齊。
苦云直簳盡,無以充提攜。
奈何漁陽騎,颯颯驚烝黎。
熊羆哮我東,虎豹號我西。
我后鬼長嘯,我前狨又啼。
天寒昏無日,山遠道路迷。
驅車石龕下,仲冬見虹霓。
伐竹者誰子,悲歌上云梯。
為官采美箭,五歲供梁齊。
苦云直簳盡,無以充提攜。
奈何漁陽騎,颯颯驚烝黎。
熊羆在我東邊咆哮,虎豹在我西邊號叫。我身后鬼在長聲呼嘯,我前方猿猴又在悲啼。天氣寒冷昏暗不見太陽,山路遙遠方向迷失。我把車趕到石龕下,仲冬時節竟見到了虹霓。砍竹子的是什么人啊,唱著悲歌登上陡峭的山路。他們是為官家采集好箭,五年間都供應給梁、齊地區。他們痛苦地說筆直的竹竿都采光了,沒什么可拿的了。可那漁陽的叛軍啊,來勢洶洶驚擾百姓。
熊羆(pí):熊和羆,皆為猛獸。
狨(róng):猿猴的一種。
仲冬:冬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歷十一月。
美箭:好的竹竿,可做箭桿。
五歲:多年。
梁齊:泛指今河南、山東一帶。
直簳(gàn):筆直的竹竿。
漁陽騎:指安祿山叛軍。
烝黎:百姓
此詩創作于安史之亂時期。杜甫在艱難的行程中,途徑石龕,目睹百姓為官府采箭的困苦以及社會的動蕩不安,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安史之亂時百姓的苦難和社會的動蕩。其突出特點是通過描寫惡劣環境和百姓的悲慘遭遇來展現社會現實。在文學史上,體現了杜甫詩歌“詩史”的特點,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春風著物本無殊,姑射偏成玉雪膚。獨笑浮花媚凡目,水邊疏影不勝孤。酒染凝脂密染香,一枝聊發次公狂。小樓準擬來仙馭,明日紅云繞樹芳。嫩蕊商量漸滿枝,劉郎對境久忘機。折來不擬供樽俎,要與游蜂作伴歸。桃紅深淺漫成堆,猶喜霜葩綴舊枝。喚取張盧來共醉,莫隨風雨便分披。不禁花惱曲江頭,欲對清尊舞沐猴。留得春紅撩客恨,爭如庭草解忘憂。
七彩隋珠九華玉,蛺蝶為歌明星曲。蘭房椒閣夜方開,那知步步香風逐。
野曠天明水,風清月在林。孤舟一夜興,行客十年心。
漠漠秋光澹抹霞,百年幽致幾漁家。吸馀原水方知壽,興溢柴桑豈在花。金折小苞含玉露,雪裁新瓣綴瑤華。頻來不厭求羊伴,莫遣花前悵捻沙。
雉于飛,山之陲。孤雄啄,群雌隨。雉于飛,音下上。陰陽和,鳴聲暢。胡我人,朝出薪。入無家,徂歲年。
漫悵嘉名泯古今,釣磯漠漠共棲尋。獨憐碧草王孫意,哪管緇塵楚漢心。惻隱何曾求一報,慈仁自是勝千金。但看水落砧聲寂,澹月長淮照德音。
玉壺寒露映真色,霧閣云窗立半身。可但凌波學仙子,絕憐空谷有佳人。
潺湲一道落桑乾,中有征人淚未寒。愁絕三云驅馬去,年年花向戰場看。
奉使頻年寓北陲,深慚食粟與朝衣。既疏長策安邊鄙,豈有雄才布德威。納款屢看殊域至,獻琛更喜遠人歸。回朝得遂同年樂,信覺斯文倍有輝。
憶別當殘臘,重來又在秋。多君霜雪意,重我石林游。風雨搖山岳,池塘泛海鷗。席簾香正煖,天地一虛舟。
懸輿歸去一閒身,到處相逢非故人。千里尋君今不見,滿懷幽思向誰陳。
碧落瑤花滿,分明屬化工。江山如畫里,天地只壺中。瑞應三番白,春無半點紅。原頭踏芳草,遮莫待東風。
山桃明夕陽,輕軺過村塢。重嶺藏招提,靈境未易睹。永懷高棲人,舍宅事已古。雖慚幽貞操,亦欲洗塵土。翠屏當我前,攀陟不足苦。況得將家來,更有良朋伍。山中富水石,世上多豺虎。遐心此焉契,送老甘林莽。昏鴉邀我來,共聽香林鼓。
翩翩并命鳥,步步相諧悅。中道忽分散,鳴訴哀以切。有生諒同歡,有死愿同穴。眾雛羽翼短,詎忍兩訣絕。蘭芳不如桂,荼苦不如檗。妾身未能亡,惡此中衰歇。雙星下洞房,流景何光潔。照見君衣裳,不見君顏色。重泉眷有期,海水亦有竭。巍巍蒼梧山,竹淚無時滅。
庭前木蘭何太奇,千朵萬朵白迷離。爭似中堂雙玉樹,對翻華萼吐孫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