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淵觀
極目洪波渺,轟轟浪接天。
江心分殿宇,敕賜號寧淵。
日照山如畫,云濃小似煙。
休尋蓬島地,只此水中仙。
極目洪波渺,轟轟浪接天。
江心分殿宇,敕賜號寧淵。
日照山如畫,云濃小似煙。
休尋蓬島地,只此水中仙。
極目遠望,洪波浩渺,浪濤轟鳴,與天相接。江心處分布著殿宇,是皇帝下令賜名寧淵觀。陽光照耀下,山巒如畫,濃厚的云朵像輕煙。不用去尋找蓬萊仙島,這里就是水中的仙境。
極目:遠望。
洪波:巨大而洶涌的波浪。
敕賜:皇帝下令賞賜。
蓬島:即蓬萊仙島,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游覽寧淵觀時,被其周邊壯麗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建筑所震撼,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寧淵觀景色。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開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為我們展現了當時寧淵觀的風貌。
日往復不見,秋堂莫仍學。
玄發不知白,曉入寒銅覺。
為林未離樹,有玉猶在璞。
誰把碧梧枝,刻作云門樂。
兩首新詩百字余,朱弦玉磬韻難如。
漢家丞相重征后,梁苑仁風一變初。
四面諸侯瞻節制,八方通貨溢河渠。
自從卻縠為元帥,大將歸來盡把書。
久辭龍闕擁紅旗,喜見天顏拜赤墀。
三省英寮非舊侶,萬年芳樹長新枝。
交朋接武居仙院,幕客追風入鳳池。
云母屏風即施設,可憐榮耀冠當時。
健筆高科早絕倫,后來無不揖芳塵。
遍看今日乘軒客,多是昔年呈卷人。
胄子執經瞻講坐,郎官共食接華茵。
煩君遠寄相思曲,慰問天南一逐臣。
飛蓬卷盡塞云寒,戰馬閑嘶漢地寬。
萬里胡天無警急,一籠烽火報平安。
燈前妓樂留賓宴,雪后山河出獵看。
珍重新詩遠相寄,風情不似四登壇。
圣朝搜巖谷,此地多遺玩。
怠惰成遠游,頑疎恣靈觀。
勁飆刷幽視,怒水懾余愞。
曾是結芳誠,遠茲勉流倦。
冰條聳危慮,霜翠瑩遐眄。
物誘信多端,荒尋諒難遍。
去矣朔之隅,翛然楚之甸。
銀珰謁者引蜺旌,霞帔仙官到赤城。
白鶴迎來天樂動,金龍擲下海神驚。
元君伏奏歸中禁,武帝親齋禮上清。
何事夷門請詩送,梁王文字上聲名。
楊柳多短枝,短枝多別離。
贈遠屢攀折,柔條安得垂。
青春有定節,離別無定時。
但恐人別促,不怨來遲遲。
莫言短枝條,中有長相思。
朱顏與綠楊,并在別離期。
雖陪三品散班中,資歷從來事不同。
名姓也曾鐫石柱,詩篇未得上屏風。
甘陵舊黨凋零盡,魏闕新知禮數崇。
煙水五湖如有伴,猶應堪作釣魚翁。
稽山自與岐山別,何事連年鸑鷟飛。
百辟商量舊相入,九天祗候老臣歸。
平湖晚泛窺清鏡,高閣晨開掃翠微。
今日看書最惆悵,為聞梅雨損朝衣。
樓上春風過,風前楊柳歌。
枝疎緣別苦,曲怨為年多。
花驚燕地云,葉映楚池波。
誰堪別離此,征戍在交河。
舊托松心契,新交竹使符。
行年同甲子,筋力羨丁夫。
別后詩成帙,攜來酒滿壺。
今朝停五馬,不獨為羅敷。
蘇州刺史例能詩,西掖今來替左司。
二八城門開道路,五千兵馬引旌旗。
水通山寺笙歌去,騎過虹橋劒戟隨。
若共吳王鬬百草,不如應是欠西施。
相去三千里,聞蟬同此時。
清吟曉露葉,愁噪夕陽枝。
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
洛橋碧云晚,西望佳人期。
莫嗟華髪與無兒,卻是人間久遠期。
雪里高山頭白早,海中仙果子生遲。
于公必有高門慶,謝守何煩曉鏡悲。
幸免如新分非淺,祝君長詠夢熊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