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江上
失腳塵凡不易收,莫思冠佩裹狙猴。
但逢司馬心相許,便擬中郎賦遠游。
弱水蓬萊三萬里,仙家日月八千秋。
聞名徑欲茲山穩,不學劉郎世外求。
失腳塵凡不易收,莫思冠佩裹狙猴。
但逢司馬心相許,便擬中郎賦遠游。
弱水蓬萊三萬里,仙家日月八千秋。
聞名徑欲茲山穩,不學劉郎世外求。
一旦陷入塵世便難以自拔,別想讓猴子穿上官服。只要遇到知音認可,就像中郎那樣去賦《遠游》。弱水到蓬萊有三萬里遠,仙家歲月漫長達八千秋。聞名就想在這山上安穩生活,不學劉郎去世外尋求。
失腳:失足,比喻陷入不好的境地。塵凡:塵世、凡間。
冠佩:官員的服飾,借指官職。狙猴:猴子。
司馬:古代官職名,這里泛指知己。
中郎:指漢代的蔡邕,曾官拜中郎將,此處借指有才華之人。《遠游》:屈原所作的一篇楚辭,這里借指有才華的作品。
弱水:神話中稱險惡難渡的河海。蓬萊:傳說中的仙山。
八千秋:形容時間長久。
徑:直接。茲山:這座山。
劉郎:指東漢劉晨,傳說他與阮肇入天臺山采藥遇仙。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經歷過塵世的紛擾,對官場的虛偽和追逐名利的現象感到不滿,從而渴望一種遠離塵世、安穩自在的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塵世官場的批判和對安穩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運用比喻和典故,增強諷刺效果和文化底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思想和情感。
茅齋近接野人廬,竹徑松陰十畝馀。巢鶴數聲清夢曉,碧桃花下檢丹書。
會仙橋西多酒家,日澆溪水釀松花。山深客少無人貰,共酌茅堂對月華。
宿雨山中睡起遲,看花偶過白蓮池。朱明道士迎余笑,昨夜南巖長紫芝。
石樓西望靄氤氳,幾處青山帶白云。手挹蘢蔥吹夜月,碧溪飛起鳳凰群。
鐵橋西去是蓬萊,千樹萬樹琪花開。遙隔彩云聞笑語,王家兄妹踏歌來。
水簾千尺掛晴空,沸日沖云半帶風。五月嚴霜吹不散,卻疑身在水晶宮。
日暮天池洗藥回,手扳芝草下瑤臺。黃龍洞口香風起,隱隱簫聲鶴背來。
洞門霜落鳥群稀,山路無人楓葉飛。童子遙歌紫芝曲,白云村里釣魚歸。
開窗日日對群鳧,
驚去還來不用呼。
比擬燕鶯心性別,
慣隨紅葉到西湖。
蜀國相如最好辭,
武皇深恨不同時。
凌云賦罷還無事,
寂寞文園興可知。
瑞巖惺惺,薦福莫莫。瞞頇佛性,束之高閣。
月澗別用的當一著,易覷捕,難執捉。無意求時卻宛然,有心月處還應錯。
彩云影里仙人現,手把紅羅扇遮面。急須著眼看仙人,莫看仙人手中扇。
一輪明月,兩度中秋。不知今夜里,誰復再登樓。云開萬里桂香浮。
庭前桂綻金粟黃,滿地散清香。魯直當年參晦堂,吾無隱乎爾。當下錯承當,累及叢林,千古更錯商量。
戰城南,城已摧。
戰城北,援不來。
出門壯士歌虞殯,將軍門內肉為陣。
北人不用南頭顱,擲還將軍換金印。
今年金印大如斗,明年肉陣抱兒走。
侍郎濟勝稱絕倫,翩然攜客來石門。
白云亭亭若相待,欲出不出巖光屯。
板橋數折達山麓,石徑往復重崖分。
平林新雨氣蕭爽,瑤草琪花自森長。
仙人元鶴不可親,空里珊珊玉聲響。
崇巖倒影驚奔湍,仰見匹練飛林端。
甌江東來剪高浪,灑作晴雪傾層巒。
我支疏筇倚風影,水氣落潤春袍寒。
云根峨峨凈無土,十仞危崖競摩撫。
謝公屐齒惜未來,石上題名更誰數。
賴有新詩紀勝游,山靈呵護珍千古。
間禽催客啼夕陽,巖花欲落春水香。
回看暮靄足余戀,水聲激激山蒼蒼。
酒初酣、雙眸微白。登高誰伴孤立。披襟長嘯云霞落,心曠那愁山逼。天咫尺。記夜半、抬頭曾把星辰摘。川途歷歷。看越地無多,閩天在望,渺渺隔鄉國。
愁無極。笑我年來蹤跡。天涯何事長客。繁華勝地慵歡適,何況亂馀山邑。春寂寂。算只有、溪橋灘水流今昔。客懷易感,對落日荒城,暝煙斷岸,清淚幾沾臆。
閩海畸人,凌轢詞壇,飛揚若斯。況煙云落紙,南宮北苑,錕铻切玉,周鼎商彝。大翮山頭,鴻都門下,一藝分來自可師。延秋路、對西風黃葉,欹帽吟詩。
滄浪遺派攸歸。除高柄、林鴻更有誰。喜霜濃月白,共君一醉,短衣孤劍,此去安之。三尺殘陽,兩行枯柳,衰草平蕪有所思。今行矣,想舊廬無恙,松菊依稀。
蘋絲蘆葉綠茸茸,
蟹籪鵝闌幾曲通。
未到故鄉先一笑,
分明清景似吳淞。
宮梅粉淡,岸柳金勻,皇州乍慶春回。
鳳闕端門,棚山彩建蓬萊。
沈沈洞天向晚,寶輿還、花滿鈞臺。
輕煙里,算誰將金蓮,陸地齊開。
觸處聲歌鼎沸,香韉趁,雕輪隱隱輕雷。
萬家簾幕,千步錦繡相挨。
銀蟾皓月如晝,共乘歡、爭忍歸來。
疏鐘斷,聽行歌、猶在禁街。
仰看宮殿浮天半,
想見笙簫在月中。
東南半壁擁波濤,保障閩疆氣象豪。
虎旅千艘開赤崁,牛皮一席捲紅毛。
延平繼世勛名遠,靖海勞師戰績高。
瀛島年來增郡縣,免他荒藪作逋逃。
摩耶樹老無多子,
天女花妍有許般。
莫把東邊枝便斫,
堂堂留與碧霄干。
寒宵苦獨酌,憶汝復誰親。
為念詩情冷,應知道味真。
殘煙籠野色,細雨暗江春。
何日過桑牖,花間共飲醇。
乾坤落落更誰親,無復還能見此人。
好月每增長見缺,奇花易老不逢春。
愁隨辭漢金人淚,魂繞南歸石馬塵。
縱有離騷豈堪讀,寒江何處吊波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