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聰首座之弋陽兼呈陳郎中
當頭一著沒巴鼻,坐斷諸方成忌諱。
此心不向白云閑,一錫飄然下層翠。
晦庵過犯彌天大,居士無端也捏怪。
至今落賺有誰知,也要大家償夙債。
當頭一著沒巴鼻,坐斷諸方成忌諱。
此心不向白云閑,一錫飄然下層翠。
晦庵過犯彌天大,居士無端也捏怪。
至今落賺有誰知,也要大家償夙債。
當頭的關鍵舉措沒個依據,占據各方面成了忌諱之事。這顆心不向往白云般的閑適,手持錫杖飄飄然走下翠綠山林。晦庵犯下極大過錯,居士也無端作怪。到如今被誤導有誰知曉,也得大家償還過去的債。
沒巴鼻:沒有根據、沒緣由。
坐斷:占據、把持。
錫:錫杖,僧人外出所用。
晦庵:可能指朱熹,號晦庵。
捏怪:作怪。
落賺:被欺騙、誤導。
夙債:舊債,過去的債。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考。當時禪學盛行,詩中提到“晦庵”“居士”,可能與當時的學術或禪門爭論有關,詩人或許是針對某些現象有感而發,以詩表達自己的觀點。
此詩主旨在于批判和反思某些行為和現象,以禪理為切入點,指出一些人犯下的過錯及帶來的影響。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卻蘊含深意,在禪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反映了當時禪門的思想碰撞。
猗猗綠如簀,飄拂青云端。炎光不到地,颯颯江風寒。
瀟灑渭川上,數竿凈如許。秋思滿江南,寒煙淡疏雨。
幽貞不可變,歲久色逾好。夫君渺湘南,冰霜慎自保。
新梢出林表,可儗青瑯玕。應知晚節至,結實待鳳鸞。
早佩黃庭兩卷經
不應靈府雜膻腥
憑君為買金鴉觜
歸去秋山斸茯苓
紫翠空濛庵畔路。滿室松聲,錯認潺湲注。瀟灑蘋汀清立鷺。溪山真我歸休處。
老子平生無妄語。梅竹陰成,肯舍斯亭去。種秫會須盈百畝。非君誰識淵明趣。
樹靜風停夢不成,
枕函側倚淚縱橫。
荷荷引睡施施溺,
竟夕聞娘喚女聲。
百二山河一旦休,中原無地覓神州。英靈已化啼鵑去,忠義寧為舞鶴羞。豫讓有心長撫劍,包胥無力叩同仇。滿朝金紫歸何處,不為君王展半籌。
至尊宵旰久煢煢,戎馬何緣踐帝京。文武虛誇能坐嘯,風塵誰解作長城。昭陽殿里簫聲斷,長樂宮中月色明。血詔一通堪痛絕,普天傳視淚如傾。
四股澗松雷斧碎
十圍巖桂燒痕枯
不知階下跳珠處
舊竹春來有筍無
偏戴花冠白玉簪,睡容新起意沈吟,翠鈿金縷鎮眉心。
小檻日斜風悄悄,隔簾零落杏花陰,斷香輕碧鎖愁深。
莫道吳興事,
酸風刺骨寒。
相知皆死別,
無處問平安。
故鬼千家哭,
孤城百戰難。
當時衣上血,
今日與誰看?
于皇上天,
欽哉成命。
集于沖人,
丕承列圣。
爰熙紫壇,
于廟告慶。
肸蚃潛通,
休祥薦應。
閒草黃庭換白鵝,墨池深處贊弦歌。主恩得爾知無負,松下長吟意若何。
彩毫揮就仲卿家,文藻翩翩漢吏誇。鐵鎖銀鉤應解道,夢中曾否筆生花。
劉王埒近草芊芊,
滿目江山蕩夕煙。
修路莫尋南漢記,
空崖苔蝕兔絲年。
我志在立孤,十載勤怵惕。
凌兢雪夜鐙,黽勉灰中荻。
窮年抱遺編,孜孜累微績。
何為運海鵬,忽作退風鹢。
霜蹄驚一蹶,悲鳴仍伏櫪。
一蹶奚足憂,養銳期克敵。
先哲有高衢,馳驅任凌轢。
朝華與夕秀,芬芳供采摘。
紉蘭帶江蘺,瓊枝光的皪。
性行既修飭,文章麗翚翟。
何難九千仞,翱翔俯云霓。
云樹幾重樓外景,
江山千里意中行。
誰能點破龍睛去,
筆底天然弄化生。
憶昔粵東宦游期,天涯海角系神思。而今宛爾音容在,猶是當年問字時。
小子仰承青目多,幸叨一第意蹉跎。凄然披卷瞻遺像,奈負我師期望何。
惟信善人后必昌,行看庭桂紹書香。但能效得他山助,深愿琢磨共顯揚。
獻壽上公先入閣
書云太史亦登臺
惟應閑殺明農叟
起晏柴門曉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