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四七
今朝正月半,舉個舊公案。
一燈百千燈,千人萬人看。
百草頭邊,威音那畔。
相逢若是個中人,終不隨他光影轉。
今朝正月半,舉個舊公案。
一燈百千燈,千人萬人看。
百草頭邊,威音那畔。
相逢若是個中人,終不隨他光影轉。
今天是正月十五,我來舉一個舊有的禪宗公案。一盞燈能引發出千百盞燈的光明,吸引著千人萬人前來觀看。在百草生長之處,在極遙遠的威音王佛時代。如果相逢的是真正領悟禪理的人,終究不會被外在的虛幻景象所左右。
正月半:即正月十五,元宵節。
舊公案:禪宗指前輩祖師的言行范例、機緣語句,作為判斷是非迷悟的標準。
一燈百千燈:比喻一法能引發眾多法,一智慧能啟迪眾多智慧。
百草頭邊:指代日常的現實世界。
威音那畔:威音王佛是過去久遠的佛,威音那畔表示極遙遠的過去,也象征著超越時空的境界。
個中人:指真正領悟禪理的人。
光影:比喻虛幻的外境、表象。
此詩為禪宗偈頌,創作背景與禪宗的修行和傳教活動相關。禪宗注重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公案來啟發修行者的悟性。這首偈頌可能是禪師在正月十五這個特殊日子,為了向弟子或信眾傳達禪理、引導他們開悟而作。
這首偈頌主旨是宣揚禪宗不被外境迷惑、直悟本心的思想。其特點是用通俗意象和簡潔語言表達深刻禪理。在禪宗文學中,這類偈頌有助于傳播禪宗理念,對后世禪宗思想的發展有一定推動作用。
七年羈建業,兩度客真州。細雨僧廬晚,寒花江岸秋。奇文同刻楮,閱世少安辀。秉燭更闌坐,飄蓬愧素侯。
愿為真士夫,毋為假道學。一語足千秋,大道炳先覺。粵自假者趨,門墻生剝啄。夫子惡似非,亂苗良可惜。士茍得于中,烏用勤郛郭。俯仰百年間,誰為無愧怍。長歌點易詩,悠然會沖漠。靜清何深處,無心是道籥。
誰為花王定等差,清芬端合佩金犀。上林他日移根去,應記詩仙綵筆題。香清為借三秋露,葩絢寧禁五日風。俯對猗蘭振寒綠,靜看飛葉隕輕紅。風流直欲占秋光,葉底深藏粟蕊黃。共道幽香聞十里,絕知芳譽亙千鄉。笑含菊彩媚疏籬,巧作葵妝傍曲池。顏色從他矜速肖,芬馨如此孰爭馳。心稟犀文饒地力,體薰蟾影奪天香。圖形好命丹青手,絺句須煩錦繡腸。廣寒秋桂映天池,休說當年折得時。韻勝今逢巖下種,價高寧靳橐中資。簪鬢新枝立晚晴,淡妝異馥稱雙清。夢魂不記前來事,愁逐江潮日日平。黃絹家聲映古今,隨和發彩驚詞林。高樓宴坐清商晚,獨向此花垂意深。
病身窗下兀然蘇,屋溜幢幢勢若驅。坐喜炎埃隨洗濯,立看生意上焦枯。論功合有人調鼎,受賜還同天雨珠。孤負明時無好策,漫將詩句和童雩。
少時常是出無輿,徒步徐行亦當車。近日堪嗟隨俗變,便無人與也騎驢。
明月不可負,良宵亦可憐。暮夜無招尋,獨行芳澗邊。月色照我背,月影在我前。踏月弄清影,心賞方悠然。
共道真情不可違,佳期一失便難追。云山拄杖尋仙去,雪夜乘舟訪戴歸。迎晚露,對斜暉,淩空長嘯禦風飛。迢迢秦嶺拋身后,猶及京華共酒杯。
千仞云中綴一絲,勢危那免墮枯枝。算來白石清泉死,差勝兒啼女喚時。
狂瀾得到檻邊無,盡日清風滿舳艫。順逆去留都莫計,人間波浪過江湖。
美女嗟有行,高族而奉嬪。光承慶云覆,惠沾君子春。葛藟托樛木,蔓延寄微身。重施懼薄德,履冰若無垠。女史川流訓,義方憲其身。蒸嘗奉秋冬,灑掃執昏晨。運命值奇薄,天不悔災迍。蕙閣忽捐背,榮華喪良人。素幬釋玄帳,苫席易錦茵。行哭口嗚咽,況覽箑與巾。慘悴含蛾眉,提抱孤孩親。引忍停弱子,低回竟誰陳。神宇凝殘煙,靈衣棲游塵。曖曖空閨暮,杳杳日西湮。斂翼雞登棲,散飛雀歸楹。彷佛目疇昔,傾耳追平生。安厝飛旐往,星駕龍輀征。逶迤輪按軌,局顧馬悲鳴。形影晞幾筵,魂爽馳丘塋。長夜何悠悠,夢思通精誠。寒宵目炯炯,流枕涕交橫。儡儡紅顏悴,素鏡見之驚。屢懷黃泉游,暫存空床形。肅清奉虛坐,獨言聽孤聲。逝者日以遠,四時不言行。桃李初辭芳,菡萏忽浮英。秋風蕭蕭至,振條松桂林。共姜蹈明誓,柏舟詠清吟。茫然滄海波,爾愁不足深。
婆娑古樹側,奈宛逢西崩。半日荼香寂,諸天空色澄。明明夫子事,炳炳一心燈。愛爾若霜竹,泥洹吾未能。
綠珠歌篴截秋云,月皎霜高乍破唇。吹動客腸幽怨事,卻憑風寄桂堂人。
無因乞食見高幡,村落蕭條動世尊。偶策竹筇趨客舍,倒迎草履失山門。鶯啼綠樹聲初滑,興引紅云日未昏。獨酌濁醪閒引領,海天碧盡自無痕。
城西古地昔同游,望月思家相對愁。明月秋來應更好,何人看月又悲秋。
誰接東洲本,稽山浪得稱。他時紅粟顆,知映玉壺冰。